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特备

青葱校园

文 文 文

幕后功臣缺一不可 技术支援 让舞台发光

舞台上每一档节目,除了依赖演出者的即场表演,背后的技术支援也是不可缺的功臣。

循人中学舞台技术研究社是循人中学校园所有舞台演出、周会、讲座会和早操等活动的技术支援组,从灯光呈现、音响控制、屏幕画面等,都是由社内不同岗位的学生操作。

舞台技术研究社首席顾问杨俊伟老师指出,该社分为3大领域,分别是灯光、音响和后台,一些学生在小学已开始学习相关技术,所以升上中学就直接加入该社。

他说,社团由资深的学生教授资浅的学生,从由浅入深全方位学习,资历浅的学生会先做简单的操作,资历深的学生就会去到周会和大型晚会做技术支援。

“音响部分是在台上坐麦克风设定、收音、调音等,灯光则是设计颜色、灯光变化、舞台美术,后台则是类似道具组,必须安排走位、搬运道具、站台、排阵形。”


他说,以前礼堂背景是投影,后来学校提升为LED屏幕,现在有多媒体组负责制作影片、负责屏幕的操作。

“之前是进行线上活动,现在则实体活动较多,办大型活动的时候,转播组会操作阁楼的转播器进行现场转播。”

除了在大型活动上实际操作,杨俊伟指出,学生们平时周会也有在练习,他们必须在师长致辞时负责音控、颁奖时在屏幕输入得奖者名字,还有灯光组必须把灯光设计在得奖者身上。

“同时,平时讲座会也必须执勤,处理麦克风和投影机的操作;在早操的时候,就有户外音响,我们有固定的音乐做体操,以及必须设置麦克风给值日班长发言。”

每部机器、每个按键都必须精准操作,才能让舞台效果更完美。
舞台技术研究社的社员必须学习如何操作各种器材,包括灯光、音响及转播等。
学生们分组学习不同的器材,再透过支援各项活动吸取经验。

研究社成立于2009年

循人中学舞台技术研究社成立自2009年,目前有91名学生参与,真正可以上岗、技术比较成熟、稳定和反应比较快的社员有58名。

杨俊伟指出,学校不断在提升,设备越来越专业,所以需要成立一个社团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他说,只要对这方面有兴趣,即使初中一的学生都能加入,再经过数年的培训,到高二和高三就是资深社员,在各项技术上比较成熟。

询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2年,可有影响社员的技术,他透露,虽然过去2年没有实体课,但仍有进行线上培训,比如播放一些视频,再做技术演练。

“学生虽然无法返校上课,但老师能够回来和把所有器材拍照,给学生想象如何演练。”

他指出,有些器材是要连接无线网络进行,所以学生们学东西不止在控制室,相同的技术也可在不同的操作方式,亦可在其他场所演练。

“那段期间,虽然学生们不能实际操作,但是技术理论都必须有基础认识,整体来说,过去2年是少了操作的机会,难免会生疏,但至少他们看到器材会有基本认识。。”

杨俊伟

(刘佩明摄)

逢周二上课外活动

每逢周二,舞台技术研究社社员都必须上课外活动,上半年多是上技术课程和实际操作,下半年学校活动开始增加,就可以上岗实践。

杨俊伟指出,操作器材有很多事情必须注意,比如开关机有一定的标准、机器必须“热身”(warm up)、必须吹冷气,开错电或开错顺序,整个操作就会不同,很多细节必须知道。

他说,除了掌握了各器材的技术层面,在舞台呈现的时候也必须包含视觉美感。

他直言,有时候学生们掌握了技术,但是呈现的灯光可能一板一眼,他就提出同样的表演可提供不同的呈现方式。

“每个节目,或者不同的团体要求的灯光对我们来说是不美,或者看不到脸,我们就要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支援。”

另外,他说,后台组必须搬运道具和站台等重物,所以社员们也必须进行体能训练。

“除了周二下午的技术培训,社员们在周六需要上体能课,同时教导他们正确的搬运姿势、构思进出台的走位。”

舞台组的学生其中一个任务是搬运站台和道具,需要大量体力。
舞台技术研究社分为3大领域,社员们轮流学习,以便掌握各方面的知识。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青葱校园

相关文章

更认识媒体和自媒体发展 小记者全方位学习

提问、记录、录音、拍照… 小记者表现棒棒哒 

大门角落设书墙 漂流书拉近阅读距离

忌英雄主义 身高不强求 团队合作 打好排球

打篮球 练技巧 学战略 向全国冠军队目标前进

“校长农夫”为孩子们打造 小菜园稻田 体验种植乐!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