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一竹竿打翻一艘船 合法经商 不关肤色
(吉隆坡1日讯)发展蓬勃和人口密集的雪州,成为许多外籍商家投资开店的州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不过,受访市议员们指出,只要商家透过正规渠道取得执照,无论什么国籍或肤色的外籍商家都不应该成为焦点。
不难发现,近年来外籍人士开设的商店如同雨后春笋,商店类型包括杂货店、迷你超市、餐厅等,除了迎合同乡的需求,也吸引一部分本地顾客光顾。
《中国报》抽样电访雪州各地市议员,他们皆指现在确实有很多外籍商家商店,当中许多都是持有合法执照。
他们指出,有些公众会一竹竿打翻一艘船,或者对商家的国籍和肤色存有偏见,以为所有外国人都不能在我国经商,实际上只要他们根据政府程序申请执照,都是合法做生意。
“比如,现在可以看到中国超市越来越多,有些规模也很大,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不少本地人购买。”
不过,他们强调,外籍人士和难民绝对不能经营路边摊、早夜市,地方政府也不会对他们发出执照。
他们说,虽然外籍商家进入市场会与本地商家形成竞争,不过相对也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消费者也能拥有更多商品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可以支持和光顾合法的商店,而不要助长非法贩商的生意。”
余深恩:自由市场
助刺激经济正面效益
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认为,如果是合法,任何国籍或肤色都不应该被歧视,现在都是自由市场,合法入口商品也有征税,这对刺激经济有正面的效益和促进经济循环。
他说,合法的商家比较好管制,商品也比较有保障,因此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支持合法的外籍商家。
他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近2、3年内,发现很多中国超市和中国餐厅来我国投资。
他说,本身处理的个案都是外国商家和本地商家联合合作,暂时没有处理过外国商家独资。
他举例,不久前帮忙一个中国商家与本地合作伙伴人联名的公司处理中国杂货店执照,这些都是合法的外籍商家开设的生意。
他说,虽然一些本地业者觉得这会形成竞争,但这是自由市场,大家各有各的做,加上商家商品多样化,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在士拉央商场,有外籍人士开地毯商店,配偶是本地人,也是有吸引本地顾客购买。”
陈狄源:
外籍人士商店
本地人少光顾
加影市议员陈狄源指出,根据观察,外劳多是不会去申请执照,但是中东、中国商家则会申请执照。
他说,本地人很少去外籍人士的店买东西,几乎没有看到合法的缅甸商店、尼泊尔商店、孟加拉商店。
“这些店都会买本地商家大同小异的东西,但价格就比较便宜,形成抢滩现象。”
他说,公众难以辨识商店的合法性,市议会执法人员可以前往检查执照,并对违法者展开行动。
他说,市议会的权限是开罚单和充公百货商品、货架,移民局则是检查外劳的合法性,若不合法就可以采取行动。
“若公众发现外劳或难民非法做生意或摆摊的情况,可以向市议会投报。”
李文彬:或是外资营商
安邦再也市议员李文彬指出,并非全部外籍人士经商都是非法经营,因他们不一定是劳工,也可以是外籍投资者,为我国带来正面经济效益。
他接受《中国报》电访时直言,外界一些人会对外籍人士经商有歧视成分,甚至以为他们都是非法,反之只要他们持有合法证件,都可以根据正确管道去申请执照和经营生意。
他说,根据市议员官员的说法,外籍商人必须先从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KPDN)取得执照,然后才可以向市议会提出商业执照申请。
“外籍人士可以经营餐厅、超市、杂货店等生意,我也观察到市场上的大规模的中国超市越来越多。”
他说,这些正规持有执照的生意都是外籍商人用很大成本来运作,属于外资的一种,对国家是带来正面的效益,而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有更多的选择,或获得更优惠的物价。
“另一方面,本地商家也会面对同行的竞争,有商家反映商家生意受到影响。”
不过,他强调,罗兴亚难民是不可以开店或做生意,他们难民的身分是不可以申请执照。
黄智荣:持合法执照
不应带歧视眼光
巴生市议员黄智荣认为,大家应该客观看待外籍人士经商的现象,因只要他们持有合法执照,他们的生意也属于外国人带来的投资。
他指出,外籍人士可以以投资者的身分来我国做生意,比如现在中国有很多商人来投资饮食业,中国超市也越开越多。
“外籍人士可以合法开店,但是不可以摆摊,只要持有合法证件的话,无论是打工或开店都是被允许的。”
他说,外籍人士经商的趋势在乎于大家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件事,外界不应该对他们带有歧视眼光。
“如果所有程序都是合法的话,就不应该成为课题或焦点。”
另外,他认为,与其关注外籍人士开杂货店,他们出售的食品忧虑反而是应该看紧的角度。
“涉及到食品安全都必须认真看待,因这可能会危害健康,希望卫生部和贸消部能加强这方面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