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了 还在剪!老理发师敬业乐不疲
(安邦8日讯)80岁原本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退休时光,但把理发与采耳生意当作终身志业的潘家振,纵使已是耄耋之年,对事业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心无旁骛地投入其中,更乐此不疲,是将“敬业乐业”精神贯彻到底的最佳典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坐落在雪州安邦镇大街的老招牌——时新理发店已有80年历史,它是安邦区传统理发店之一,由年届83岁的潘家振独自撑起。
(本报依哲摄)
纵观时新理发店周遭环境,白底红字老招牌,与现有街景、毗邻新颖商店,形成强烈对比,而时新理发店却屹立在繁忙的城新中,传统发廊格局、陈旧复古摆设,及历经数十年妆台、铁椅和采耳专属灯架,都原封不动地留在原地。
潘家振从小便便开始随同父母,每天凌晨12时到橡胶园割胶,然而,割胶工作辛苦且收入微薄,许多同辈纷纷转战到其他行业,诸如家私、服装与餐饮业,而他则选择了理发业。
“我是在14岁开始接触理发行业,后来搬到吉隆坡秋杰发展,18岁就和伙伴合股,一同开设发廊。”
他笑言,当年一次理发的收费仅为50仙,随着物价飙涨,如今收费为15令吉,他同时提供“修容配套”,即涵盖挖耳、剃须和理发,收费也仅为28令吉。
他说,相比起理发,挖耳必须聚精会神,安静地为客人采集耳朵内的脏污,过程中绝不可手抖,一不小心便会弄伤客人耳朵,甚至流血。
“挖耳的难度比理发高,我也是从经验中,领悟当中技巧,对我而言,最好的技巧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每个步骤都不可马虎!”
由于正值新冠肺炎肆虐期,配合防疫标准作业程序,他已暂停挖耳服务。
感慨安邦变化巨大
潘家振自1963年便从霹雳安顺转战至吉隆坡拼事业,并选在安邦落脚,相隔50年后,他感慨安邦变化颇大,从一个风凉水冷清幽小镇,蜕变成人多车多,酷热难耐的发展中地区。
“我刚搬来安邦时,环境清幽且凉爽,车辆不多,若站在发廊前面的路中央半小时,不见有汽车驶来,天气也很凉爽,打开水龙头都是冷水,必须安装热水器替客人洗头!”
“但是,现在的安邦已今非昔比,不仅车水马龙,且天气酷热,隔壁还开了领事馆办事处,每天有很多外劳在附近蹓跶,与以往的安邦相比,完全是另一个相貌。”
熟客捧场 工作动力
在理发行业闯荡了70载,熟客和朋友的给力捧场,是潘家振坚持的动力,包括一些在过去多年来,特地从梳邦、八打灵,甚至是马六甲等地,特地驻前光顾的熟客。
“我遇过不少好顾客,其中一位熟客很喜欢我的手艺,每次来剪发都会给足100令吉,但如今该熟客有病在身,鲜少前来光顾。”
潘家振也感叹,如今理发店林立,加上印裔理发店、“快速理发店”等同业竞争下,无论是传统理发店、采耳手艺,或光顾人群已很少。
“我的顾客,大多数是有一定年纪,毕竟年轻人会选择时尚理发店,一些要求经济实惠的会到印裔理发店,所以很感谢那些至今仍支持我的顾客。”
他说,“时新”理发店由其岳母所开设,岳母年纪渐长及退休后,由他和另一名同事接手,如今其同事已退休,虽然年纪已大,但与其在家无所事事,倒不如继续为熟客服务,也能借此来打发时间。
他说,平时的顾客不多,多是熟客或朋友,有时一天有6至7人,有时则一整天没生意,只有在农历新年前顾客才会多,一天会有10多人,尽管忙碌但不觉得累,直到放工回家身体放松才感觉到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