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蕉赖十一哩新村 寻找童年回忆 好滋味 | KL人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KL人 ChinaPress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走一趟蕉赖十一哩新村 寻找童年回忆 好滋味

    (加影31日讯)走一趟蕉赖十一哩新村,寻找好滋味,也寻找儿时的童年回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许多新村的经济已搞得有声有色,甚至吸引村外的人进入新村开餐馆或咖啡座,想要寻找道地的好滋味,还是得找当地人做的美食。

    众所周知蕉赖十一哩新村有许多美食,但村里有一些由当地人经营、历史悠久的古早味美食与店铺,若没当地人带路是找不到的。

    记者拜访在村里土生土长的村民,让村民给读者带路,走入新村寻找好滋味,或许也能让读者找到童年回忆。

    受访村民曾祥发也是该村副村长,他向《中国报》记者指出,村里最悠久的海南咖啡店就在早市巴刹旁边, 也就是无拉港前州议员拿督何启利家族的咖啡店。

    他说,咖啡店对面的323茶室内,有一档福建面,也是当地人喜爱的美食之一。

    还有一家大炒档在蕉赖十一哩华小外面的OK茶室,是新村人从小吃到大的口味。

    “如果逛早市巴刹,有一档卖了7、80年的油条档,也卖了几代人,这家的油条也是本村人做的,在新村14路。”

    另外,新村礼堂对面有一家住家式的打面厂,没有新村人带路,都不会知道它的存在。

    蕉赖十一哩新村牌坊。

    村人爱光顾 杂货老店

    杨维成杂货店是几十年历史的老店,杂货店招牌还刻着爪夷字,逢年过节店里的传统商品都很齐全。

    村民说,这间杂货店卖的商品有点小贵,但是村里的人都爱光顾,因为有小时候到杂货店买零食的回忆。

    这间杂货店目前传到第3代,由杨家姐妹淑云和淑青打理。

    杨淑青说,杂货店由公公传下来,已超过80年历史,店里卖着的传统商品包括古早味零食、烟草和烟草纸、三凤海棠粉等。

    三凤海棠粉是40年代的保养品,如今大多数用来清洁个人金饰和手表,也有人充作供品。

    用烟草纸包裹烟草还有人在用吗?淑青说:“村里还有几个老的喜欢。”

    超过80年历史的杨维成杂货店,招牌刻有爪夷字。

    手打面 传承四代人

    在新村15路(脚车店对面),有一家住家式手打面,也传了四代人,目前由81岁高龄的陈玉水“掌店”,制作各种手工面。

    陈老自小跟妈妈学打面,在村里制作了50多年的手打面,打出来的面可以做成面粉糕、福建面等。

    他们家的面根据订单做,一些买给村里的小贩中心,一些则外销到他州。

    目前打面手艺传到了陈老的女儿,但她笑说,女儿打的没她好吃。

    81岁的陈玉水和她的擀面机。

    年轻人外流不严重

    蕉赖十一哩新村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吉隆坡和布城,因此,年轻人口外流情况不严重,年轻人最多搬到附近的花园住宅区,如翠岭镇、春山园、皇冠城和双溪龙等。

    皇冠城和双溪龙数十年前是一片橡胶地,老一辈的人以前买下的橡胶地和发展商以地换屋,因此很多新村人都换得皇冠城房屋。

    曾经是无拉港州选区三届州议员的拿督何启利说,十一哩新村不大,只有200多间屋子,它连接春山园和翠岭镇,很多年轻人搬去隔壁住宅区如皇冠城与双溪龙。

    由于地理位置佳,年轻人首选在老家附近落脚,长大成家就在附近买房,要到吉隆坡或布城工作都不会太远。

    何启利也是土生土长的新村人,他说,新村的经济活动这些年来都不断成长,十一哩华小在双溪龙华小启用前,学生人数都是3000多人,很多外地人进来,也助长当地经济活动。

    “虽然如今学生人数减少,但外地人已知道新村有巴刹,也会进来消费,带动巴刹周遭的商业活动。”

    何启利:只欠个有盖巴刹

    何启利说,蕉赖十一哩新村的基本设施大致上都已提升完,如今只欠一个有盖巴刹,村里目前已没有地可建有盖巴刹。

    他说,村里现有的基设只需不断维修与提升。

    2004年新村举办元首杯篮球锦标赛时,当时担任州议员的他已把蕉赖多条道路提升,包括从翠岭镇衔接新村的道路、蕉赖衔接顺丰花园的道路等。

    他说,新村主要道路以前中间有人养鸡、放木放车,后来加宽道路,从新村衔接至春山园,成了现在已很宽敞的主要道路。

    “村里唯一的公园,以前是村民养鸡养鸭的空地, 现在的民众会堂,以前是很滥的篮球场,90年代邀请马华领袖已故丹斯里李金狮到新村拜访,后者协助设立目前的民众会堂, 如今成了羽球场和办活动的场所。”

    他说,1993年新村开始推广篮球运动,当时便和马华领袖拿督林涌辉计划兴建一座有盖篮球场,也就是目前的多元文化礼堂。

    “这座篮球场最初只有单单一个篮球场,每次雨天球赛就展延,因此而有计划为球场加盖,让孩子们想打就可以到球场,就像我们以前小时候在民众会堂打球一样。”

    报导:林雁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