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爷典故
农曆九月九皇爷诞是本地重要的道家节日庆典,靠近九皇爷庙附近街道四处飘扬着黄布,不少善信身穿素衣、茹素九天,将华人力量凝聚起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九皇爷信仰是华人传统中古老的星辰崇拜,根据道教的北斗经典,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九皇爷诞,连续9日不断地礼拜北斗诸星,可以令人间消灾解厄,福禄兼至。
道教九皇派的说法,九皇的信仰实为北斗信仰,源自于中国人古老的星宿崇拜习俗。古代人们根据北斗一圈的转动,创造以观北斗认识十二个时辰的时间测量法。天上的星辰依北斗斗柄方向的转动,斗柄在不同季节所指的方向不同而移形变位,对农耕产生了影响,体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斗转星移”一词即阐述了时间流逝与世事变幻。
人们普遍认为北斗管理星辰与气候,也影响着人的福寿,相信只要崇祀北斗就可以消灾解难,增福添寿。
九皇爷的传说林林种种,从斗母、北斗九星、天地会反清復明、九名烈士、就义为除瘟疫的九位王爷,让九皇爷传奇脍炙人口。
传说一:9位反清復明志士,清朝期间,福建省有9位天地会反清復明的誌士,率领群众在闽南起事抗清,却兵败被斩首于海畔,首级被掷入海中。志士们死后冤魂作祟,託梦要求奉祀香火,但因其为叛乱罪处决,怕遭到官府株连,无人胆敢立神位、作功德,于是部众取了一隻香炉,点起9盏明灯权充神位来祭拜。
后来,朝廷赐封9至志士为“九皇爷”,以皇舡送出中国,漂流到东南亚,被人们立庙祀奉。
传说二:北斗七星,源自道教:九皇大帝为北斗七星星君(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加上左辅、右弼两星君的合称,共有9位神仙。
传说三:“九皇”星君,源自南洋民间传说,以九皇大帝为一位名叫“九皇”的星君。道教的北斗星的信仰分为两支,一曰北斗星君、二曰九皇大帝。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自当年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区传入了祭祀九皇大帝之习风。
传说四:天地会创始人万云龙与他的儿子、结义兄弟、部众将领共9人,有说法称,九皇大帝是清乾隆年间天地会创始人万云龙与他的儿子、结义兄弟、部众将领共9人的合称,乡民畏忌公家,只好以“九皇大帝”的名义奉祀,风俗日渐传至南洋。
传说五:郑成功,九皇爷是指王爷郑成功,当年江湖烈士皆高举反清復明旗帜,郑成功秘密召集各路英雄,于福建省沿海的斗母宫内商议大计。最终起义失败,伤亡更是惨重。福建省的乡民为了纪念皇爷郑成功和众烈士,于每年农曆八月的最后一天至九月初九都会祭祀这些民族英雄。
传说六:伏羲神农等9人物,九皇是中国古时候传说的九个人物—伏羲、神农、黄帝、少昊、耑页顼、帝喾、尧、舜及夏禹。
庆祝仪式
农曆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爷诞辰,庙务理事从农曆八月最后一天已开始打点迎神工作,故整个神诞庆典仪式是为期10天。
在农曆八月初三十(若该年八月没有初三十,则是八月初二十九)中午12时,庙方挂起“高灯”明示告知善信九皇爷诞已到来,神明降鸾乩童发佈时间,届时由庙方执委、炉主、善信等众人,顶着辇桥到河边迎接九皇爷归庙,由道士诵经进行仪式。
九月初二晚,神明会下达指示,吩咐庙方在指定时段去迎接元帅。
犒赏军兵都是落在九月初三、初六、初九三天,庙方烹煮斋菜进行拜祭,犒赏九皇爷的军兵,也供善信享用。
九月初八,庙前空地搭一座临时木桥,当晚仪式开始后,善信们开始过桥,道士在旁为过桥者祈福,有的善信在乩童带领下,赤脚踏着灼烫火炭过火坑,以求消灾解难。
九月初九最后一天送神日,全体善信大敬拜,舞龙舞狮参与,众人掂香送神河边,庙方也取下高灯,意谓九皇爷诞庆典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