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6日讯)约40名来自巴生柏岭镇的商民今日拉横幅抗议,不满原本“灵活性”十足的小型交通圈突然被封,导致居民出入不便,附近商家生意更在短时间内暴跌80%,苦不堪言!
该小型交通圈位于柏岭镇德里玛3道(Persiaran Delima 3),是由多个临时石墩堆砌而成,但由于长期遭到车辆碰撞,导致石墩不断移位变形,继而影响车辆行驶判断,埋下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有关当局便在4月12日将石墩移除,导致民众无法“灵活”进出。
过去从柏西兰峇尤英比安道(Persiaran Bayu Impian)或是从德里玛道民众,经常都会通过该小型交通圈,驶入柏岭镇德里玛3道的商业区用餐,如今该交通圈移除后,民众只能绕远路,才能进入该商业区。
当地商民在巴生社会工作者叶金发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向《中国报》记者指出,有关小型交通圈被移除后,无论是居民还是接送学生的家长,出入都变得困难,德里玛商业区的商家生意更是一落千丈,一夕之间跌入谷底。
商家徐女士指出,她在当地经营茶室生意10年,自从交通圈被移除后,商业区的客流明显减少,整个地区变得异常冷清,就像一座“死城”一样,一整天都没见几个人影。
她说,茶室原本有30个摊位,但因人潮锐减,不少小贩无法维持生计而陆续退租,目前仅剩下15个摊位仍在营业。
她说,店面每月租金为1万1000令吉,以往茶水生意1天可达3000令吉,如今少于1000令吉,若情况持续恶化,入不敷出,恐怕只能关门结业。
她说,交通圈还没拆除前,虽然这个商业区位置比较隐密,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家长在接孩子后会过来吃饭,附近的上班族也会来光顾,生意都很不错。
“以前很多顾客都是经过这里顺便打包用餐,如今移走交通圈,车辆无法灵活进入,是要我们怎样做生意?”


顾客须绕大圈 人流锐减
文具店业者迪拉斯指出,自从交通圈被移除后,德里玛商业区一片冷飕飕,几乎没什么人流,而该店的生意更是锐减至40%。
他说,位于柏岭镇德里玛3道的小型交通圈,犹如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多条道路,不仅是居民进出的主要通道,也是一条通往德里玛商业区的主要要道。
他说,曾有顾客抱怨,现在要进来这个商业区很麻烦,得从柏西兰峇尤英比安道绕一大圈,开2公里车程才能进来,这也意味着顾客来回商业区需要多行驶4公里车程才能抵达商业区。
“以前只需要5分钟的车程,现在则需要耗时15分钟,绕大圈顾客才能抵达我的店。”
“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当局能把原来的交通圈恢复回来,这样大家出入才方便,生意也才有得做。”

叶金发:助商家反映困境
叶金发指出,他接获来自柏岭镇德里玛商业区商家的投诉与求助后,决定召开这场记者会,以协助反映他们的困境,希望能引起当局的关注。
他说,许多驾驶人士往往在经过柏岭镇德里玛3道的小型交通圈时,都是以“高速”在该路段行驶,在接近抵达交通圈时也未放慢车速,而是直接驶出,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而原有的石墩原也因不断碰撞而“变形”。
他说,有关当局不应草率拆除交通圈,因此举不仅影响居民日常出入,同时也重创商家生意。
他建议,有关当局可以在当地设立路拱(Bonggol),提醒驾驶人士在抵达交通圈之际放缓车速,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他说,早前该交通圈是通往哥打峇里(Kota Bayu)、峇遥莪唛斯(Bayue Emas)、柏岭镇(Bandar Parklands)等住宅区的主要路段,每日往来交通流量大。
此外,叶金发透露,交通圈被移除后,柏岭镇德里玛3道变成一条笔直通行的道路,飙车党更是将当地当成“玩命”的场所,对居民安全构成威胁。
他强调,若当局拒绝恢复交通圈,他将发起签名运动,并提呈备忘录给雪州行政议员拿督黄瑞林,反映当地商民心声。
他补充,由于当地交通圈被移除后,救护车无法直接驶入住宅区,居民担心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恐怕会错过黄金救援时间。

◆蔡伟春(小贩)
生意锐减70%
我在这里做生意2年多,一开始生意还不错,虽然只做下午和晚上,但1天还能有500至600令吉。
现在就惨了,生意锐减至60至70%,一天下来只赚到200至300令吉,有时候甚至只有100多令吉。
摊位租金不便宜,根本很难继续维持生意,因此我希望有关当局能聆听商民心声,恢复原有的交通圈。

◆陈鸿坤(小贩)
茶室变得冷清清
自从有关当局移除交通圈后,原本热闹的茶室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顾客少了很多。
一天的生意额不到100令吉,我都不知道接下来如何是好。

◆谢俊平(居民)
去用餐多了4公里
我住在柏岭镇,平时都会来德里玛商业区茶室用餐,以前从家里出发只需要5分钟车程,如今来回至少多了4公里车程,非常麻烦。
据我所知,住在Gravit8公寓的居民也因为路途遥远,都不来这一带用餐。
蔡亚伦:将设临时U转
负责该区的巴生皇城市议员蔡亚伦受询时指出,为方便商家居民出行,发展商会在柏岭镇德里玛3道路口处,设立临时回转路口(U Turn),以改善当地交通路况。
“据知,发展商已公开招标程序,一旦完成投标选定承包商,当局便会展开相关提升工程。”
他说,当初的小型交通圈只以石墩临时堆砌,非正式设施,加上石墩常被撞歪,因此当局基于民众安全为考量决定移除这个“灵活交通圈”。
“无论如何,我会持续跟进这个课题,确保当地交通路况获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