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扩大销售与服务税范围,其中外国进口水果将被征收5至10%SST一事,引起民间巨大反弹。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曾以“牛油果”作为比喻,指这种进口水果为“昂贵水果”,应向富人征税。
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尤其橙、苹果这类寻常人家都在吃的“平民水果”,都是来自外国进口,而在安华的语境下,很多B40岂不突然成了吃进口水果的“富人”?
难道进口水果就一定比较贵,要富人才吃得起?较早前到水果店时,见到店家卖着2种芒果,一种是每公斤8令吉的澳洲芒果,而另一旁摆着的是2公斤10令吉的芒果,以售价来看,后者应该是本地水果,但店家告知,那是来自泰国的。
店家告知,有许多我们认知中的本地水果,由于产量不足,已很少“国产货”,都是靠进口应付。
话说回头,外国水果售价也不一定高于本地水果,以上述芒果为例,2公斤10令吉的芒果,甜度不输许多售价更高的本地芒果,甚至在一些旅游区,本地芒果的售价还比上述澳洲芒果贵,在甜度上后者还更胜一筹。
如果政府是向那些每粒数百上千令吉的进口蜜瓜、半公斤300至400令吉的葡萄等征税,相信就只有首相口中的富人受影响,但若连平民日常水果也遭殃,根本就是与首相“要向富人征税”的初衷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