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吉和阿石,都是陈大志脚车零件工厂的技工,同时也是该厂的开厂大臣。
这15年来,2人为该厂不遗余力打拼,很得陈大志的器重,并提拔2人负责重要部门。阿吉打理生产,阿石则把关铸模,陈大志亲自出马招揽生意,遇有难处,3人坐下讨论有商有量。3人时有争执,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厂利益。
这天,何帆世不知从那里听到,有关陈大志发达的故事,其中一句话∶以小小的本钱,做到今天近百万每年生意额,的确惊人的生意。
生意上的朋友称他们3人为铁三角。但什么因素造成那么坚实的铁三角?第一阿吉和阿石都是打工仔,领同样的薪金,但每年年尾却获得大笔奖励花红。就这么简单。阿吉和阿石是打工的,工厂盈亏从不过问,这种伙计找遍天涯海角都难找。
这时,野心极大的何帆世,忽然有了灵感,他认识一个朋友叫王金水,据说他认识阿石,何帆世灵机一动,马上约王金水出来吃饭。他对他说∶“你知道这里附近有1间工厂,专门制造脚车零件的吗?”
“听说过,怎么啦?”王金水闹着玩问∶“他老板向你借钱?”
“你别轻视这个生意,它1年的生意额有几十万令吉。”何帆世分析让他了解情况说∶“1间小工厂能有此成绩,利润不错嘛。”
展开历史新页
“你也想搞1间这样的工厂?”王金水直截了当的问他∶“内边有个头手阿石,是我的老友记,我介绍你认识,顺便找他聊聊。”
王金水打了个电话给阿石,阿石说∶“陈大志出门招生意,你们来吧。”
参观了制造零件过程后,他约定王金水和阿石,在休息天一起吃饭。阿石平时难得出来吃饭,一口便答应,顺便问一声王金水∶“要不要叫阿吉一起来。”
王金水转头望了望何帆世问∶“一起来没问题吧?”
见何帆世点头,王金水才说∶“好吧,你负责约他,咱们好好地谈谈。”
这顿饭吃过了,何帆世展开历史上的第一页,就是记帐。这历史上的第一页,令到何帆世和王金水,由平淡进入兴趣,由兴趣陷入吃惊。
吃惊的是这么一间简单的工厂,制造产品又那么快捷,自然盈利丰厚。利之所在怎不叫两人心动。这时王金水对何帆世说∶“不如我们合作,一起搞间工厂,你意思如何?”
决定离开公司
这情况王金水仿佛喧宾夺主,何帆世心里当然不高兴,但他城府极深,他保持冷静地说∶“是的,我们应该合作起来。”
“你有没有想出一个双赢的方案?”
“还没有。”他答覆他说∶“我这次是专程来了解,脚车零件的生产过程,然后策划开公司造工厂,筹划这工作。”
阿吉见2人互相争取主动的姿态,而阿石偏帮王金水,算是名花有主了,他本人的去向只有倒向何帆世了,否则这场戏必定烂尾,一拍两散。他和阿石一人站一边,可以制造矛盾平衡势力。所以他立刻表态说∶“何老板生意是有得好做,陈大志只用花红,来绑住我们的策略,这策略我和阿石都感到不满,不然我早就离开了。”
“那么,”何帆世紧接着问∶“你俩同意帮我们这边开工,是吗?”
阿吉望着阿石,然后对何帆世点点头,算是答应了,然后他问何帆世∶“我们的工钱怎么算?”
“双倍你现在的工钱,花红另计。”何帆世答得又快又准。他又一次夺了先机。
阿石不善词令,眼光直投向发言的阿吉身上。这时,何帆世提出股份问题。他说∶“我要坐大股。”
但沉默良久的王金水马上起来反对说∶“应该各占一半,有问题大家坐下讨论,不能独断独行。”
何帆世狡猾辩解说∶“我坐60%的原因,是要分配10%给阿吉,作为红股,以鼓励他的工作效率。”
“不瞒你说,我也有一样的想法,却被你抢先说了,至于如何分配,这是我同阿石之间的事,所以,我们在股份上平分秋色,是件好事。”
阿吉晓得两人吵了起来,是为了争取控制权,他对王金水说∶“这十多年来,我和阿石同捞同煲,假如他说一声不干,我也打退堂鼓。”
他们4人经过详细的讨论,终于搞妥各人担任的职位,由何帆世担任财政,掌管钱财帐务,而王金水则做董事主席,执行经理另行定夺。
(二之一,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