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
搜索
简
APP
主页 > 首页

都门透视

郑善译

文 文 文

郑善译:旁观者怎理解悲剧真相

17岁马来西亚少年弑母弑兄的震惊全国案件,不仅引发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关注,也在网上掀起一波深层次的情绪共鸣。

“他不是恶魔,他只是个受伤的孩子。”许多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一位犯下滔天大罪的孩子,为何却能引起大众的同情?

有人说,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有太多人也经历过被压抑、被要求“懂事”、被拿来比较、被否定的童年。

“这种教育方式真的让人痛,也让很多人觉得自己曾经也快撑不下去。”


但问题在于,当痛苦转化为仇恨,最终演变为暴力时,我们能理解、接受、甚至是原谅这样的结果吗?

据警方调查,这名少年因不堪母亲长期的斥责和管教压力,提前准备折叠刀并藏于书包,最终刺杀母亲,随后也杀害试图阻止他的哥哥。这并非一时冲动,更像是早有预谋的决断。

除了同情,也有不少声音把矛头指向暴力电子游戏、或接触太多网络的不良资讯而导致的。这说法或无可否认,但若每一个曾经受伤的人都选择暴力式报复和杀害,那社会岂不是陷入混乱?

共鸣与怜悯并非等于纵容。我们或须从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乃社会因素中找寻根源,防止悲剧再次重演。

孩子的心态不是一夜扭曲的,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让他们走向极端?旁观者终究不理解。

你又如何看待这场悲剧?是怪罪,还是反思?

高兴
高兴
惊讶
惊讶
愤怒
愤怒
悲伤
悲伤
关怀
关怀

都门透视

郑善译

相关文章

郑善译:正视 包容爱滋病患

黄富有:华团要团结 勿内斗

廖延濠:恶习改得了吗?

黄富有:管好旗下子公司

甘耀晖:正确引导露宿者 回归社会

林雁芳:各项征税公平吗?

mywh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