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7日讯)五条港渔村新民华小成为微小消息一经曝光,虽然是否迁校还没有最终定夺,惟已立即成为“炙手可热”的争夺对象,其中武吉拉惹镇作为巴生新兴社区,各界逼不及待伸出橄榄枝欢迎该校迁入,填补该镇华教版图上的空白!
据了解,过去20年多来,随着巴生发展重心往南北迁移,许多华小也因学生人数锐减而迁校,巴生各新兴社区皆已陆续有华小入驻,唯独武吉拉惹镇却望眼欲穿。
据了解,该镇有逾5000英亩地段,目前只有一间淡小,因此新民华小的消息一传开后,马上引起当地家长与居民的关注,纷纷要求该校考虑入驻,一来同在巴生县内,二来可以填补该镇华教空白,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屋价与持续性发展。
根据资料,巴生至今已有7所华小搬迁,除了循民华小因校舍残旧和土地问题,迁回原本的直落玻璃地区外,其余学校都已往巴生外围新兴社区迁移,包括实达阿南、富豪苑、武吉丁宜镇、柏岭镇等,其中哥打哥文宁更迎来2间华小,至于目前刚启动迁校计划的巴生直落昂利民华小,新校址则落户绿林镇顺利花园。
巴生武吉拉惹镇居民协会主席拿督陈健达指出,尽管武吉拉惹镇以巫裔人口占约50%,惟华裔人口也高达40%,因此当地迫切需要一所华小,满足当地人的需求。
他说,如果五条港新民华小成功迁入,不但能够减少学生“跨区”上学的麻烦,更能够进一步完善武吉拉惹镇的教育资源,长远来看有助于社区的发展。
“不少家长都曾向我反映,当地没有华小,因此需要把孩子送到‘镇外’的学校就读,因此每天早上都要很早出门,避免塞车,当地家长一般把孩子送到最近的滨华一校、二校或培英华小,导致这几所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几近爆满状态。”
他说,如今时代不同,家长思想也比较开放,华小教育体系也受到友族同胞的认同与青睐,因此越来越多非华裔家庭也选择把孩子送入华小就读。
“如今,华小不仅仅是开放给华裔学生就读,更是开放让任何想学习华文的族群就读,相信届时各族胞也会大表欢迎。”
据他所了解,当地发展商其实还留有2块土地充当教育用途,如果其中一块发给新民华小,相信各方都会乐见其成,居协也愿意配合促成这桩美事。


柯鹏飞:乐见华小落户
当地行动党巴生新城区州议员柯鹏飞指出,目前他还未接获新民华小会搬来武吉拉惹镇的消息,不过如果校方有意迁校至该镇,他表示无任欢迎,并乐见有华小落户当地,为社区注入教育资源。
他说,武吉拉惹镇是巴生其中一个已发展成熟的“新社区”,近年来人口也不断增加,迁入该区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当地的饮食与商业设施已相当齐全,居民生活非常便利,唯独在教育资源方面,仍有一大“缺口”。
“武吉拉惹镇目前只有一间淡米尔小学,因此无论是马来家长还是华裔家长,大多都需要把孩子送往其它地区上学,华裔家长一般把孩子送往富豪苑滨华二校、实达阿南滨华一校、加埔树人华小或是巴生兰花园华小就读等。”
他说,有一些马来家长曾向他反映,当地没有小学,只能够把孩子送去巴生港口小学就读,路途遥远,让他们非常无奈。
若有意迁入允助对接
柯鹏飞指出,据他所知武吉拉惹镇发展商有预留一块土地给教育用途,如果新民华小有意迁入该镇,他会尽力能给予协助,协助促成相关工作的对接与推动。
他说,如果新民华小迁入该镇,有助于填补当地在教育资源上的空缺,让社区发展更为完善,这大大造福当地的华裔家庭。
他指出,他非常乐于成为沟通桥梁,届时欢迎校方前来服务中心商讨细节,同时一并联络华小发展工委会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
陈伟后:迁校过程漫长
依人口需求审核
巴生区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陈伟后指出,微型华小迁校并不容易,他喜见如今已有地区“献议”新民华小迁入,惟过程中仍须与教育局、发展商等各单位配合。
他说,目前五条港新民华小董事部仍在与村民商讨中,因此此时谈论学校是否迁往武吉拉惹镇,还言之尚早,惟一旦有任何进展,工委会与雪隆华校董联会将全力协助校方沟通对接,配合推动迁校计划。
“华小迁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关当局需根据各地区的人口分布与实际需求,来审核与批准申请,并非一蹴而就。”
他强调,对于该校是否搬迁至武吉拉惹镇,目前难以置评,因为目前相关事宜仍在商讨阶段而已,还没有任何定案。


●巴生华小搬迁详情
学校 | 搬迁日期 | 原址 | 迁址 |
巴生滨华一校 | 2007 | 巴生市区 | 实达阿南 |
巴生循民华小 | 2007 | 直落玻璃 | 直落玻璃 |
巴生滨华二校 | 2009 | 巴生市区 | 富豪苑 |
巴生兴华小学 | 2009 | 巴生港口路 | 武吉丁宜镇 |
巴生中华小学 | 2009 | 哥打拉惹路 | 哥打哥文宁 |
巴生务德华小 | 2011 | 巴生港口海南村 | 柏岭镇 |
巴生启明华小 | 2017 | 甘榜爪哇 | 哥打哥文宁 |
●注:巴生直落昂利民华小目前已启动迁校计划,新校址在绿林镇顺利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