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14日讯)巴生“劳闆”捉不完之际,如今连难民也来分一杯羹!
巴生皇城市政厅近年来展开雷霆取缔行动,对付区内非法经营小生意或当小贩的外劳,但是许多外劳依然无视法律继续当起“劳闆”,岂料劳闆还没全解决的情况下,在最新一次行动中,居然发现有些商店是由难民掌店。
市政厅公关小组主任诺菲查向媒体指出,执照小组和执法小组日前拉队到巴生市区邮局路(Jalan Pos)突击检查7间商店,其中2间没有合法执照,因此官员当场下令马上关店。
她说,这些商店包括食品摊位、迷你市场及服饰店等,其中只有2家由本地人亲自掌店,其馀都是外劳掌店,而这些外劳都持有由联合国难民署(UNCHR)所发出的“难民证”,他们在没有工作准证的情况下非法掌店。
“执法人员援引2007年地方政府法令(巴生市议会)贸易、商业及工业执照附属法令(PTPP)和1974年道路、沟渠及建筑法令,展开7项扣押行动。”
此外,她说,执法人员在直落玻璃罗弄峇空路(Lorong Bakong)发现一间非法洗车中心,同样是由外劳负责经营。
她指出,该中心没有合法执照,执法人员因此援引2007年地方政府法令(巴生市议会)贸易、商业及工业执照附属法令,展开扣押行动。
她再度呼吁国人,不要滥用由政府当局所发出的执照,一旦发现商店不是由本地人经营,市政厅将毫不犹豫展开对付行动,她同时劝请外劳和难民“安分守己”,不要违反本国所有既定律法。

佔用五脚基
油液排沟渠
招牌没国文
5食肆 接罚单
尽管市政厅不断进行宣导,惟巴生还是有食肆持续霸佔和滥用店公共空间、没有善用滤油器、招牌没有国文字等,结果通通遭到对付!
诺菲查指出,执法人员日前拉队到绿林镇拉敏1路(Jalan Ramin1)、2路及3路突击检查,发现3间食肆虽然持有合法执照,但是违反多项条例,包括把食摊和桌椅摆放在五脚基、在后巷洗涤,招牌没有附上国文字体等。
她说,执法人员援引2007年地方政府法令(巴生市议会)食品企业执照附属法令(Pem)、广告附属法令及1974年道路、沟渠及建筑法令,开出4张罚单,同时发出一项警告。
“在巴生市区黄梨路(Jalan Nanas),有2家食肆虽然有合法执照和安装滤油器,但是其中一家没有定时保养,导致滤油器功能失效,油液全直接排到沟渠,结果全都变成固体状,造成环境髒兮兮和影响排水系统。”
她指出,执法人员最终合共开出2张罚单,并下令业者马上进行整顿。

直落昂 揪出3无牌工厂
诺菲查指出,执法人员日前带队到直落昂一带展开取缔行动,又揪出3间无牌工厂。
她说,当时所检查的工厂,包括从事重型车辆维修、重型车辆泊车场、棕油壳存放、塑胶废料存放和加工及旧轮胎加工等。
“经过检查,其中3间虽然有合法执照,但是没有A组别准证(Kebenaran Kategori A),另有一间已停止运营,其馀3间皆没有执照。”
她指出,执法人员因此援引2007年地方政府法令(巴生市议会)贸易、商业及工业执照附属法令和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第74条文,合共开出4张罚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