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公尺长 引入蓄水池 谢凤园 建防洪墙
(巴生29日讯)为解决巴生谢凤园持续发生水患,巴生皇城市政厅将在该区尾端北干巴鲁25路,建设90公尺长的防洪牆,以更有效将大量雨水引入蓄水池,改善排水系统操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耗资4万9200令吉,长约90公尺及1公尺高的防洪工程计划,已如火如荼展开中,预期下月17日完工。
巴生新城州议员柯鹏飞偕同巴生皇城市议员陈如坚,今天亲往现场巡视工程进展及向居民了解实况。
柯鹏飞指出,这道防洪牆衔接该花园新建的2座防洪池,距离约500公尺。
“一旦完工,上流及下游的沟渠排水获得改善,有助减缓该花园的水患困境。”
他说,该花园新建的2座防洪池建竣后,仍无法有效改善当地住宅区水患,皆因出现防洪“缺口”,因此,希望随着防洪牆建设有助解决水患问题。
居民李水池(70岁)受访时指出,该花园共有158户住家及17间店屋,共175单位,过去一直受到雨天水灾之苦。
她指出,她居住当地43年,近年随着地方人民代议士柯鹏飞协助下,水患事件逐渐改善及减少。
毗邻花园沟水倒灌成灾
陈如坚说,谢凤园25路与高尚住宅莱曼维那花园(Taman Laman Villa)为邻,仅相隔一条马路,该路沟渠雨天排水倒灌而泛滥成灾。
他说,他在接获居民投诉后,曾多次前往现场了解及考察发现,该沟渠洪水是从莱曼维那花园流下,雨水如排山倒海般冲下沟渠,大量急流无法顺畅下游到大沟,以致排水倒灌水淹问题。
他说,谢凤园的两座防洪池已建竣多时,目前仍无法一劳永逸解决水患问题,防洪“缺口”与上述沟渠排水不到位有关。
陈如坚说,他建议市政厅工程局进行加宽沟渠围牆计划,以便堵住缺口及解决水灾事件持续发生。
陈如坚说,谢凤园27路及29路住家后巷沟水不流通,雨天排水不畅致倒灌淹水,当局已派人进行沟渠提升工程。
“由于沟渠结构位置有限,工作人员只能做到尽量加宽及挖深程度,以减少排水倒灌问题。”

防洪池围牆有缺口
谢凤园设有2座防洪池,较小的建设在靠近中路大巴刹处,另一个较大的则建在住宅区后方,2个防洪池之间有条沟渠,沟渠旁也筑高外牆,防止沟水流入住宅区内。
同时,当地设有一条防洪沟,拥有排水和收集雨水双用功能。
防洪池的围牆设计被指不够完善,相信因此不能有效把雨水排出,这也可能是导致谢凤园发生水灾的原因之一。
居民怀疑雨水从防洪池流入沟渠后,沟渠因无法负荷而倒灌。
依据现场观察,不排除是防洪池的设计不佳,围牆存有缺口,不能有效阻隔或导流,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流出,反而倒灌至住宅区,最终引发水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