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BNPL)概念興起,據調查高達69%的BNPL用戶依賴此服務,甚至作為唯一的融資來源,最受落的群體就是月收入低於5000令吉的階層,且多數都是年輕人。
“先買後付”不僅僅具備便捷性,還有助於個人財務管理,讓用戶享受獎勵與折扣,也不會檢查用戶的信用評分或收入,讓低收入者趨之若鶩,甚至連19歲的年輕人也能獲得批準,購買價值3000至4000令吉的昂貴電子產品。
消費時代不斷鼓吹商品質量、以使用體驗和情感共鳴來洗腦消費者,年輕人希望跟上潮流,這促使他們做出不必要的消費。
年輕人對高物質的東西有欲望是正常的,畢竟人生才有動力,但過分追求物質層面,吃好用好,年年還要換一部新手機,搞到負債累累,只能靠著微薄薪水去償還債務。
盡管“先買後付”的依賴度較高,但國內大部分用戶依然保持良好的財務紀律,這尚算健康。
借鑒中國的“花唄”為例,因小額借貸門檻低,中國90後爆發債務危機,形成“以貸養貸”現象,在應對“花唄”的欠款,不少人是選擇“拆東牆,補西牆”,通過其他貸款渠道來彌補欠債漏洞,搞到許多年輕人身陷囹圄。
凡事量力而為吧,“先買後付”提供簡易的融資便利,不代表一定都要花費在追求物質享受,先考慮自己的消費及還款能力,才謹慎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