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讯)稻谷收购最低价,从去年11月每吨1300提高至每吨1500令吉,对不少稻农来说是个好消息。这不仅保障了稻农在新一季能有更高的收入,预计也将推动最高收购价再创新高。
据《中国报》瞭解,在上季,即在去年11月雪州稻米收成时,最低稻谷收购价是每吨1300令吉,最高收购价是1650令吉。
由于稻谷品质良好,以及在收成时机,适耕庄当时是雪州的稻谷收购价最高地区,最高价每吨1650令吉。
根据新村管委会主席、县议员及米厂业者接受《中国报》电访时说 ,每吨1500令吉的收购价对许多稻农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价格,能够保障部分稻农获得更高的收入。
他们指出,从每吨1300令吉上涨至1500令吉,预计在接下来5月的新一季收成时,雪州的稻穀最高收购价有望再创新高。
他们指出,目前,最高收购价是在1650令吉,随着最低收购价涨至1500令吉,预计下一季在5月收割期时,最高收购价可能会涨至1700令吉至1850令吉。
他们说,从人工、肥料、 农药、柴油等都逐年涨价,也让成本飙涨,最低收购价1300令吉也让一些稻农面对亏本。
“加上政府给的每吨实收500令吉的补贴, 使稻农的收入更加稳定。”
随着最低收购价提高,有者希望政府能考量把现有的20%扣水率,降低至17%。
他们重申,随着最低收购价提高,可能会影响到本白米的价格,因此他们也希望政府能重新考量本地白米2令吉60仙的价格。

黄亚详冀扣水率降至17%
沙白安南县议员黄亚详说,由于收成时机,加上稻谷品质优良,所以适耕庄成为雪州稻谷收购价最高的地区。
他说,上一季稻米于去年11月收成,当时最低收购价是每吨1300令吉,而在适耕庄最高收购价是在每吨1650令吉。
他指出,适耕庄的稻农在收成时,刚好也是吉打、霹雳等地区稻田未收割时期,吉打、霹雳的收购商会来雪州收购稻谷,所以适耕庄的稻谷在收成时都可卖个“好价”。
他说,至于大港、巴西班让、双溪班让一带的稻田,在收割时, 刚好遇到吉打、霹雳的稻田收割时期,所以稻谷收购价只有每吨1300令吉。
“但随着稻谷最低收购价起到每吨1500令吉,相信届时最高收购价也飙升,可能会去到1850令吉。”
他说,随着最低收购价从原有每吨1300令吉提高至1500令吉,相信将会影响到本地白米的价格,最低价应到34、35令吉(10公斤)。
他说,目前的扣水率是在20%,希望扣水率能下降至17%。
“虽然如今最低是20%,但也要看稻谷的情况,有些地区的扣水率达到25%至30%。”
颜键荣:没统一收购价
适耕庄C村管委会主席颜键荣说,在每一季稻谷收成时,没有一个统一收购价,最高收购价是每100公斤160、170令吉,有些地区的价格更高。
他说,在一般的最低收购价都是在每吨1300令吉至1400令吉。
他指出,除了最基本最低购价,稻谷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购价,主要是看收购商开出的价格,所以稻农的收入是相当不稳定。
他指出,对于一些稻农而言,最低价1500令吉已是相当好的价格。
他说,如今,从人工、肥料、农药到柴油等都起价,加上有些稻农是向他人租芭,以致成本逐年都在增长,稻农们售出的稻谷最低收购至少都要160令吉(每100公斤)才能回本。
他说,适耕庄一带的稻田进水期原定是在2月初,但刚好到频下雨,以致耕地、插秧都比原定日期推迟了至少一週。
“目前,在适耕庄一带的稻田,有者已开始插秧,有些还在耕地。”

米较商:雪州谷种好价格高
米较商林先生说,雪州谷种品质好,所以价格非常高,平均每吨1600至1700令吉。
他说,由于谷种好价,不少稻谷收成后,稻农更愿意以谷种方式售出。
他指出,同时,由于雪州谷种品质好,也让不少外州厂商都会来雪州收购谷种,在全国的谷种中有80%是来自于雪州。
他说,他在瓜雪至沙白一带的稻谷收购价是在1400令吉至1600令吉之间,要视稻谷品质而定。
“在上季稻谷收成时,曾传出有人大量收购和抄高最高收购价,当时是传出最高曾被炒到1800令吉。”
他说,从各地区稻田一开始收割到结束,由于各地区的收割期不同,以致价格也是起伏不定。
“从一开始1300令吉到1400令吉、1500令吉,再到1600令吉,之后就传炒高到1800令吉,之后价格就下跌,最后是跌到最低1300令吉的价格。”
他说,由于本地白米的价格被定到相当的低,对于米较厂而言, 如果价格是在1500至1600令吉,都会让米较厂亏钱。
黄瑞林:两年内已两次调涨
掌管雪州地方政府、旅游和华人新村发展事务的行政议员拿督黄瑞林说,在昌明政府大力推动下,短短两年内,稻谷最低收购价已曾两次调涨。
黄瑞林也是适耕庄州议员,他说,昌明政府非常关注稻农的问题,每吨1500令吉对稻农都是好的开始。
他说,在短短两年内,稻谷最低收购价从原有的1200令吉涨至至1300令吉,如今又再涨至1500令吉。
他指出,包括稻米价格补贴计划(SSHP)下的补贴金,从每吨的360令吉提高至500令吉,这也是昌明政府落实的其中一项竞选宣言。
他说,最低收购价1500令吉,不只是增稻农的收入,也减轻稻农的负担,尤其是成本增加的压力,也保证稻谷有更高的价。
“随着稻农在下一季收成时都可卖个好价格,政府应考量一下现有本地普通米的2令吉60仙的价格。”
他说,普通米的供应量不足,但如今的价格也相当低,本地米较厂也是无利可图。
他指出,儘管政府在本地白米上可以提供补贴,但他认为单靠补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
“如果政府把普通白米的价格提高至3令吉20仙,政府在补贴上也不用花费这样多钱,也可减轻政府的负担,因为补贴的钱最终也是来自人民的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