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7日讯)遮迪操场去年耗资50万令吉二度提升“转型”,如今工程竣工并重新开放,儘管环境已大大改善,惟市民发现当中基设还是美中不足,尤其地砖与以前一样呈松脱、凹凸不平及积水状态,成为市民的“绊脚石”!
现称为“巴生广场@遮迪操场”(Dataran Klang@Padang Chetty)的这座休闲广场,4年前耗资约230万令吉翻新转型为“休闲广场”,惟不足2年时间,许多基本建设就已破损不堪。
因此,巴生皇城市政厅于去年8月再获得国家景观局拨款50万令吉,关闭近半年时间,为该操场进行“二度转型”。
不过,市民向《中国报》记者投诉,该操场近期重开,但是他们发现一些问题,似乎并没有获得解决。
根据投诉,该广场再度提升后,确实变得焕然一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地面工程粗劣,踩在地砖上明显感到摇晃。
这些地砖看起来凹凸不平,似乎并没有使用洋灰固定在地面,之前曾有市民散步和跑步时,失去平衡或遭绊倒受伤,所幸伤势并不严重。
”还有,由于地砖松脱,因此下方也会积水,尤其最近一直下雨,导致地砖下全是积水,结果当有人一踩上去时,积水就随之溅洒出来,跑步时更甚,常把一旁的民众溅得湿嗒嗒。”
市民也担心,这些地砖下积水,可能也会造成蚊虫滋生的温床。
另外,市民也提到,休闲石椅上的照明灯、支架美化照明灯及广场週围的美化照明灯等,疑是都遭人蓄意破坏而失灵,但是没有更新。


市厅指示承包商復工重检
巴生皇城市政厅向媒体披露,已接获市民的相关投诉,为保障市民安全,将指示承包商反场復工重检,直到附合标准为止。
官员指出,市政厅正在认真对待此事,儘管目前工程已完成并收工,不过还处在“保修期”,一有问题承包商必须承担责任,按照合约履行工程。
佔地1.34公顷的遮迪操场提升工程可谓一波三折,一度还因工程后改名去掉“遮迪”(Chetty)字眼,引发巴生印裔社群反弹,因为这座建筑是见证当地印裔发展史的重要标誌,印裔社群担心他们的百年足迹和历史被抹杀。
在民间反对声浪不断和各国州市议员反对下,雪州政府之后介入斡旋,市政厅一度以塑胶袋遮挡新名字拆下,最终以折衷的“巴生广场@遮迪操场”(Dataran
Klang@Padang Chetty),为这座休闲广场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