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延濠:传统巴刹须改革生存
被视作最贴近民生、社会基层的传统巴刹,就连卖的东西都被人嫌太贵,那么巴刹在未来还有生存下去的空间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位女子日前在小红书称,她在巴刹买了5样食材共费103令吉,其中1包生菜王和1包奶白菜,不超过500克却被开价30令吉,让她有感“被砍菜头”,引起网友热议。
相对湿漉漉又有浓烈异味的巴刹,霸市或大卖场设有冷气、干净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肯定更吸引人,加上价格透明,自然成为年轻一代顾客的首选。
巴刹菜贩及蔬菜批发商都承认,他们的年轻顾客群正在减少,毕竟传统巴刹生态与霸市或新兴的蔬菜店先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传统巴刹只能依赖中年至年长的熟客光顾支撑。
父辈那一代的人重视凝聚力,传统巴刹的草根性、“接地气”的环境及浓厚的人情味,将巴刹从日常买卖的地点提升为重要的社区场所。
然而来到现代,传统巴刹的这些模式已逐渐与新生代的顾客脱节,如今的年轻人更重视的是购物氛围,环境干净舒适是必须的,他们也未必愿意花时间在外与人攀谈、与小贩打交道攀交情,即使巴刹的东西主打便宜价格,也未必能和霸市一并竞争。
传统巴刹必须经历改革,摒弃肮脏阴湿的环境,打造全新的空间,重新调整经营模式,在未来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就如传统杂货店转变为便利店一样,转型是唯一途径,才能迎合时代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