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情档案◢孝子 作者:素贞
忠伯有4男1女。从外表上看,他们一家人父慈子孝。一家人住在一起,每个礼拜都在外边吃饭。出入餐厅,忠伯都有子女抢着牵挽,实在使人羡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许多人都说∶“如此孝子孝女,实在难得。”
那是因为他们不熟忠伯一家子,或许更应该说,那是因为真正的考验还没到来。
认识忠伯的人都知道,忠伯这个人身边有一点钱。他老人家有一家工厂、一些房地产,他白手成家的成就,全部跟子女们分享。
忠伯就像所有吃苦过的华裔商家一样,特别注重教育,所以4子1女都进过象牙塔,戴过至少一次四方帽。
或许忠伯是幸运的,他的4子1女完全没有令他担心过。他们不夜归、不滥用毒品、更不结朋聚党,况且,子女们这么孝顺。
不过,有苦只有忠伯自己知道。为了使子女成材,忠伯必须努力赚钱供他们。以为他们毕业了、工作了,担子可减轻,出社会工作的儿女一样吃他的、用他的。
或许是因为时代的关系,社会风气已经变了,子女们完全没有养成节俭的习惯。
他们虽然没有滥用毒品、酗酒,但对名牌与美食非常讲究。所以,受到高深教育的他们,薪酬虽然不菲,但一点储蓄都没有,既然自己所赚的钱不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唯有向家里伸手。
不求儿女回报
所以,忠伯依然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当然,忠伯并不计较这点小钱。他能够胜任,何必斤斤计较呢?况且,孩子是自己的,有余力的父亲,哪有可能不理自己的孩子呢?
子女们对忠伯也算不错。事业与父亲,在比较之下,父亲永远占上风。他们可以为父亲的生日而请假、为了陪伴父亲到处去而辞职、另谋新的工作。事事以父亲为重、样样把父亲排在最前面。
忠伯不求儿女回报,也肯继续付出,照理应相安无事。可是,最近忠伯却有点心事。这点心事,对很多人而言,是自讨苦吃。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忠伯的20多年老朋友问他∶“你的子女是真的孝顺你,抑是孝顺你的钱呢?”
或许,忠伯心中一直以来就有这个疑问,朋友的话对他而言无异是警钟。跟朋友回家后,忠伯的脑海里不停的涌现一些问题。忠伯不断的假设一些可能性、一些状况。
“有一天我没有了钱,他们会不会理我呢?我不能满足他们无尽的索求的话,他们会怎样对待我呢?”这些问题像梦魇般缠上了忠伯。
忠伯的老伴对他说∶“何必想那么多呢?既然你有能力付出,何必计较这些呢?”
问题是,有些问题就像癌,一旦缠上就不肯离开。或许忠伯并非是完人,他一样有要求、有怨言。他付出后,还是渴望回报。他养大儿女,至少希望偶尔他的儿女不当他是永远的摇钱树。
装穷试探孩子
忠伯的其中一位朋友问忠伯,“你真的想知道答案吗?你真的想知道子女们真正孝顺你,抑是为了你的钱而对你好吗?”
开始时忠伯不想承认。
几天后,朋友再问他同样的问题,忠伯只有承认。
朋友向他建议,“不如装穷,假装财务方面有问题,看看孩子们的反应!”
针对这件事,忠伯的老伴坚决反对。她对忠伯说∶“若答案是他们为了钱而不是孝顺呢,你又能怎么样?”
忠伯的老伴认为,一些伤害人的问题最好别去探索,一些破坏性的答案最好别知道。她坚持的说∶“一些答案就像魔术箱子里的诅咒,一旦打开了,就再也收不回了。”
应该考验自己的孩子吗?应该让这件考验继续沉睡呢?忠伯再三考虑。一些朋友推荐、建议。另一些朋友坚决反对。应该吗?忠伯问自己。
忠伯的孩子依然每个星期回家陪他,陪他吃饭。也一样的向他要钱,忠伯一样的补贴孩子经济上不够之处。
无论买车、买屋、旅行,孩子们依然向忠伯伸手。
忠伯望着孩子们渴望的脸,很多次想问他们∶“你们对我好,是因为我是你们的父亲而孝顺我,抑是为了我可以签的支票、可以拨出的钱呢?”
不过,这个问题始终没有问出口。或许,就像老伴所说的∶“一些东西,不知道比知道来得好。一些东西,知道了,好的话并没有改变什么,坏的话,只有使人受到伤害。”
忠伯决定让这件事沉睡。
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好。有些事,知道后只有伤害,只有痛苦,还是不去探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