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颖:有效的援助更重取
新冠肺炎袭击的不只是经济、健康,人们的精神和生活也深受打击,企业的倒闭潮,引发了失业的骨牌效应,这让很多原本过着安逸过活的人,生活顿时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疫情袭击前,原本收入稳定的人,在这个时候可能是还有收入的,可是,人们却被迫站上了秤子上,收入只能用作还债、周转,就没有剩余的钱去应付三餐了。
就早前民间发起升白旗行动,旨在唤醒社会大众对有需要的一群有所关注,他们没有温饱的三餐,甚至一天没有完整的一餐。
直辖区部近期成立关怀追踪计划团队,主要是追踪城市内被遗漏的群体,这些群体中的人,情况也许不是我们可想像到的糟糕,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他们屡屡错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援助,以致情况越来越糟糕,也不懂求救。
政府在更早前曾宣布,振兴经济配套,将为市场注入5000亿令吉数额,其中至少一半已通过不同管道与政策,发放到受惠群体,但是,这些钱,似乎没下达到最需要援助的群体。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不是一场政治秀,更不是一个为满足关键表现指标(KPI)的举动,要根治这问题,领导们是否有跨部门协调过一个真正惠民及帮助到人民的施政方针呢?这支新成立的团队会不会再重蹈复撤,依然漏掉急需援助的人士?
老实说,政府每一次的振兴配套、援助金等等的“救济金”,是不是真的带来了有效的援助?若没有一套真正合逻辑的配套,政府还拿得出多少次的5000亿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