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訊)新冠肺炎(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肆虐全球,各國經濟陷入危機掀起連鎖效應,如原材料漲價、馬幣下跌,勢會引發另一波物價漲潮,而首當其衝的正是食品類價格,包括罐頭、進口白米與雞蛋均看漲。
吉隆坡暨雪蘭莪中華百貨商會會長李誌賢接受《中國報》記者電訪時指出,礙於原材料調漲,馬幣彙率貶值等因素,目前幾乎所有從中國進口的貨品大缺貨,物價隨之喊漲,如罐頭食品的原材料全線上漲,預料一至兩周後新產的罐頭價格,將調漲5至10%。
他說,市場上有許多從中國進口的罐頭,如蘑菇、菜心、沙丁魚和肉類食品,目前已缺貨並漲價,一些本地廠商出產的罐頭,包括茄子豆、青豆和紅豆等豆類食品,雖然至今未見漲價,但卻面臨原材料全線上漲,預料日後將掀起另一波漲價潮。
“據知,如今所有豆類的原材料價格節節上升,從鐵罐、豆類至調味料如茄汁,一律喊漲,加上本地實施管製令,一些工廠的上班人數減少,導致加工成本隨之增高,當廠家用盡原先囤積的原材料後,新一批生產的罐頭將會調漲,幅度約5%至10%。”
他說,食品的成本高且利潤低,當廠家面對疫情所掀起的連鎖反應,如原材料漲價的困境時,沒有相應調整產品價格將難以生存,因此大部分業者都會稍微漲價,當無法支撐漲價潮所引起的虧損時,才會再微漲物價,避免對商家和消費者構成經濟負擔。
李誌賢稱,中國封國長達兩個多月後,至今仍有許多工廠未開工,如果食品工廠的生產線沒有原材料將無法運作,許多原材料都被瘋搶,在疫情當前,物以稀為貴,所有原料價格都被炒高,包括口罩價格從原先的一盒10令吉,如今已被炒高到100令吉。
“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重創而進入寒冬,許多食品供不應求而面臨缺貨,加上馬幣彙率疲弱,食品漲價在所難免,最重要是人民有足夠的食品供應。”
”我們作為食品供應商,能不漲價就盡量不漲價,畢竟全民都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相信過了一段時間,經濟恢複正常時,漲價趨勢將會告一段落。”
碾米廠放緩生產 圖牟利
隨著越南暫停出口米糧,及泰國宣布米價上漲10%,本地部分碾米廠也蠢蠢欲動,紛屯糧伺機漲價出售,更以種種理由放緩生產,令近日的米糧供應陷入緊張!
適耕莊人民碾米廠負責人林卯順指出,由於進口米的利潤高,許多米糧批發商都傾向進口米,但隨著許多國家都暫停出口米糧,加上泰國米漲價10%,一些本地碾米廠為了賺取更高的盈利,用各種理由,如修理工廠來放緩生產,大量屯糧等待米價被炒高後,再以高價出售。
“最近開始有碾米廠大量屯糧,醞釀起價,許多同業都在喊‘找不到米’,令市場的供應鏈陷入緊張。”
他強調,目前本地米糧供應充足,業者也有栽培稻農增加產量,預料接下來的稻米收成將會增加,惟一些本地碾米廠卻從中作梗,特意屯糧並拒絕碾米,令市場出現“買不到米”的缺糧假象,故他呼籲碾米廠應在這非常時期,確保工廠正常運作。
目前本地米糧占市場的72%,零售價為每公斤2令吉60仙,另28%則是進口米,零售價則為每公斤3令吉20仙。
林卯順籲關注米糧供應
“米商是良心企業,蓄意屯糧是極不可取的行經,如果這種屯糧行為再不製止,預料在一個月後,市場的米糧將面臨短缺,繼而引發米漲價的問題,因此政府應該加以關注,確保每家碾米廠都照常運作,將米售給批發商再銷給消費者。”
林卯順呼籲,如今米糧充足,民眾切勿恐慌而屯糧,避免變相助長無量商家伺機起價。
此外,他提及,有關當局非常關注米糧供應的情況,也經常要求各廠家彙報米糧存貨,而他也把問題反映給有關的監督委員會,以便當局采取行動。

超市未接商品起價通知
除了米糧、罐頭,以及根據收成與產量而定價的生鮮蔬果、肉類和雞蛋,超市內各商品至今尚未接獲“起價通知”,物價一切如常。
《中國報》記者走訪沙登一帶的批發商與小型超市,業者均告知,生鮮蔬果、肉類和雞蛋價格因需求增高,供應短缺而漲價,其中,一托30粒雞蛋如A級和B級大雞蛋調漲約1令吉。
一名批發業者告知,礙於塑料工廠受到管製令的影響,無法開工,導致米廠沒有塑料袋可包裝白米,陷入“有米但沒包裝”的尷尬局面,唯有暫停生產。
“其中一個廠商的白米因沒有塑料袋可包裝白米,也無法賣米給我們,所以我們便轉向其他廠家買米,雖然價格未見上漲,但對消費者而言,白米的選擇變少了。”
此外,一些小型超市和雜貨商告知,除了按照收成、產量與市場浮動而定價的生鮮食材,其他商品的供應商都有固定價格,若出現漲價,供應商必須在至少1個月前,書信發出漲價通知。
“截至目前,沒有收到任何商品的漲價通知,因此價格照舊,未有調漲。”

雞蛋供不應求
●伍小姐(29歲,小型超市主管)
一托30粒大的雞蛋,如A、B級的雞蛋價格在上1至2個星期前,曾調漲約1令吉,即從每30粒8至9令吉的售價,調漲至10令吉,經了解後得知,農場本身都面對雞蛋短缺的問題,所以價格隨之調漲,也有引起一些顧客不滿,但如今雞蛋供不應求,批發商漲價情有可原,所以我們都會向顧客解釋。
除了生鮮蔬果外,所有商品價格都已固定,如果要漲價,供應商都會在至少一個月前來函告知漲價幅度和原因,直到目前並沒收到漲價通知。
進口食品漲價
●李小姐(30歲,批發商業者)
幾乎所有進口食品都漲價,相信是因為需求太高,包括大蔥。
因為一些塑料工廠受到管製令行管令影響而無法開工,導致米廠沒有塑料袋可以包裝而停產,未能接下我們的訂單,所以我們唯有轉向其他米廠訂貨,雖然價格未見上漲,但顧客的選擇就變少了。
漲價前會通知
●李女士(32歲,雜貨店業者)
一般供應商在漲價前,都會提前告知,但目前並沒有受到任何通知。
如今經濟低迷,生意難做,我們也擔心物價會調漲,倘若供應商真的通知漲價,我們也會跟他們商量,盡量將雙方的虧損降至最低,也互相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