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林淑慧
(吉隆坡8日訊)雪州部分各地方政府已陸續拆除雙語路牌,以換上純國文的路牌,惟有的地方卻面對雙語路牌被拆除後,遲遲未安裝新路牌的窘境。
更換路牌的風波是從去年開始延燒,雪州蘇丹沙拉夫丁殿下諭令州政府須在蘇丹華誕的12月11日前,撤下所有在莎阿南區的中巫雙語路牌,換上只能是單一語文的國文路牌。
隨後,莎阿南市政廳於去年11月,撤換梳邦新村共44個雙語路牌,並在一周內全數換上純國文的路牌。
昨日,有網民在面子書上傳2張相信是瓜冷縣議會工作人員,在更換丹絨士拔新村路牌的照片,瓜冷縣議員洪友亮今日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除了丹絨士拔新村,縣議會也同步在仁嘉隆新村進行撤換路牌的工作。
“仁嘉隆新村共有23條路,超過30個路牌,我們目前隻換了6條路,12個路牌,其餘會分階段進行。”
同時,基於行動黨萬津區州議員劉永山已於7月22日致函雪州蘇丹,要求殿下收回成命,洪友亮也向縣議會提出,在上訴過程還在進行的當兒,希望縣議會暫緩撤換雙語路牌的行動。
另一方面,有的地區如加影仙水港重組村,則面對市議會執法員拆下雙語路牌,或隻是以塗鴉方式遮蓋中文路名,卻沒換上新的純國文路牌。
如今1年已過去,該村還是處於沒有新路牌的狀況,讓外地人感到混淆。

部分新村仍未接通知
撤換雙語路牌於2018年開始延燒,但至今一些地區以“未接獲正式通知”,仍未展開撤換雙語路牌的工作。
雪州政府是在2017年首開先例,在雪州的華人新村、重組村、漁村和馬來甘榜,重新裝置新的雙語路牌,即華人新村、重組村和華人漁村,路牌會使用中文和國文;而馬來甘榜地區,則會安裝使用國文和爪夷文的路牌。
當時在州內,共有77個華人新村,包括漁村和重組村,更換涵括中文路名的雙語路牌。
2018年,雪州蘇丹沙拉弗丁諭令州政府必須提高國文地位,規定州內所有路牌,只能有純國文路名,用馬來文,引發各界關注。
雖然事後己有不少地方政府已陸續進行撤換路牌工作,但還是有一些地區,如呀吃十八哩新村、沙登新村還維持原狀,等待進一步的指示。

★仙水港村村長方添樺(重組村):拆了1年沒安裝
我們於2018年梳邦新村更換純國文路牌兩周後,市議會前來更換大部分的雙語路牌。
市議會隻是撤換巷口路牌,主要道路的3個雙語路牌還保留者。
巷口有7個雙語路牌,其中4個已拆除,2個則是塗鴉有中文路名的部分,1個保留。
市議會拆除了原本的雙語路牌後, 又不安裝新的純國文路牌已1年。
★呀吃十八哩新村村長張全發:未接獲正式通知
我們這裏還未有任何行動,據悉是未接獲正式通知。
然而,一般縣議會若要采取撤換路牌行動,會先知會村委會。
★新村村長曾正文:一周內換新路牌
我們路牌在很早期開始是國文和爪夷文,後在2017年換成馬來文和中文,直至2018年因為雪州蘇丹諭令撤換成單一的國文路牌。
當時全數的雙語路牌被拆下後,一周內就換上新路牌。
★沙白安南縣議員黃亞詳:從大街開始拆除
我們已陸續從大街開始拆除雙語路牌,並分階段進行,但不知道真正完成拆除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