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却不提升排水系统 除 天然屏障 致 暴风雨
报导:刘佩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吉隆坡8日讯)“蓬勃发展和人为因素,让季候风交替期的正常雨量显得‘不正常’!”
踏入4月,几乎每日下午都有下雨,伴随着强风,导致多区出现水灾和树倒,有些地区甚至下起冰雹。
其中4月2日在沙登发生20多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在古腰河路低洼位置的民宅水灾水深4尺,7日则有多区发生树倒,情况严重。
风洞效应加强风势
大马水务与能源研究协会(AWER)高级经理林素芳指出,3月到5月之间是季候风交替期,高降雨量正常现象。
她说,大家或许会以为,现在的降雨量异常,导致多区发生水灾,其实一直以来,这时期降雨量都是正常,只是缺乏足够的排水系统,才会出现水灾和强风。
她直言,以前大家没感觉季候风交替期的降雨量异常,是因为现在与10年、20年前比较,树木越来越少,反之越来越多建筑物和平地。
她解释,树木有高矮,下雨的时候就会如同“雨伞”,让雨水慢慢流到地表,形成一个天然保护屏障。
“树木能减少雨水冲力,土壤有时间慢慢吸收雨水,城市区的雨水有时间流向沟渠排水。”
她直言,当人类将天然屏障移除,雨水直接落在地上,排水系统却没有跟上发展脚步作出提升,如何排水?
她提及,一些沟渠非常小,连一个小孩都能轻易跨过,无从应付高降雨量。
她说,更火上加油的是,当一个地区有很多高建筑物,风雨来临时,建筑物之间会形成风洞效应(wind tunnel effect),加强风力。
“风洞效应会让风势变大,继而在雨天变成狂风暴雨。”
林素芳:雨后残留垃圾淤泥 应定时清理防洪池
林素芳认为,有关单位有责任定时清理防洪池,若是雨季期间,更要频密清理池内的淤泥和垃圾,才能避免水灾造成的财务损失。
她说,当雨水伴着垃圾被冲到防洪池,退水后,垃圾和淤泥都会残留在防洪池内。
“如果没有定时清理,防洪池的蓄水量就会下降,无法应付高降雨量。”
她强调,防洪池的设计必须符合需求,包括计算从引水到排水至排水系统的时间,以及雨水入口处和出水处大小。
“若防洪池的雨水入口处大,防洪池就会很快满,当出水处小,无法将水排到排水系统,这就是失败的设计,依旧会引发水灾。”
她直言,沙登区日前水灾4尺深是非常严重的情形,如同一个孩童的身高,即便居民来得及拿走现款,但是家裡的家电仍会被泡坏。
“每当发生水灾,灾民都会面对严重财务损失,故有关当局应该设法降低水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