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成林儿科康复讲座 父母学习训练孩子如厕能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吉隆坡3日讯)修成林儿科康复部职能治疗师阿克玛指出,训练孩子如厕需要耐性、鼓励、肯定和持续性,还得依据孩子是否有感官功能、肌肉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困难而寻求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和语言治疗师的协助,因这些问题都会导致训练无法顺利进行。
她在“如何训练孩子如厕”讲座会上,针对孩子感官功能、肌肉发展、心理或情绪、环境、沟通等事项向父母们做详细说明,也分享了几种观察孩子的有效方法,同时现场示范训练孩子脱裤和穿裤的方式。
“要训练孩子如厕,就得确认孩子已做好准备,亦即孩子的感官功能已处在较稳定的发展中,因为感官有问题的孩子喜欢到处跑或爬而无法好好坐在便壶,导致无法进行如厕训练。”
她说,若孩子一直无法好好坐在便壶,就可能需要寻求职能治疗师帮忙使其冷静,如此就能在便壶上坐就一些,训练得以进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本身的肌肉发展不够强,因此当孩子坐在便壶上时,可能因为肌肉无法维持而慢慢呈现错误的坐姿,最后导致如厕训练被迫中断。若孩子有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物理治疗师的协助。”
阿克玛也提及孩子的心理或情绪会影响训练成果,指有关训练需要耐性和持续进行,但许多星儿或唐宝宝在训练期间因不够耐性而易发脾气。
“环境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特殊孩子不容易接受新环境,因此进行如厕训练也需要持续在同一个环境中进行,而且父母皆需要非常明白持续性训练的重要性。”
为了使父母们更有信心训练孩子如厕,她还分享了几种有效的方式,包括观察孩子如厕的时间、间隔多久,或许有些孩子每小时都需要,有些则几个小时才如厕一次。
阿克玛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因为特殊孩子要如厕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懂如何告知父母。在家里,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顺利如厕,但离开家的时候就因不懂表达而只能穿尿片。
她说,孩子在沟通及表达方面的问题,其实可以透过语言治疗师的协助而获得改善。
“训练孩子如厕和训练孩子自己进食不同,孩子进食孩子进食活动有较细腻之分的发展过程,比如不同年龄的孩子能做不同的动作。但是,孩子如厕需要持续性的有效训练,一般2岁至3岁的孩子已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