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事頭條】傳承文化又有成就感 一家人製年餅好溫馨
報導:劉淑美
攝影:謝蔚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雙溪比力14日訊)農曆新來咯!家家戶戶除了忙于辦年貨、換新衣,最重要就是與家人一起親手做年餅,即有成就感又可省錢,最重要是可將華裔重要自製年餅傳統文化一代傳一代!
食譜一代傳一代
農曆新年的到來,也是發揚中華文化的最佳時刻,大家都興起舉辦系列的新春活動,並藉此向眾人灌輸傳統文化,可是,在這么多普遍的新春活動中,大家似乎忘了年餅的重要性。
在現代化社會中,許多東西依賴機器,因機器可減少人力上的浪費和勞累,甚至可大量生產,當然包括年餅在內,許多人都改為購買現成的年餅,以致很多年輕人和小朋友都對年餅的製作毫無概念。
不過,許多顧客群對年餅也有很高的要求,甚至較于傾向自製(Handmade)、家庭和健康式的口味,因此,自製的年餅至今依然成功在年餅市場中分一杯羹和佔優勢,尤其是部分手製年餅的人都會依據顧客的要求調整食理。
互相交換意見
《中國報》配合新年,來到雙溪比力和沙叻丁宜訪問熱衷于自製年餅的彭氏姐妹花和陳詩儀母女,並可齊齊體驗一起製作年餅的歡樂氣氛。
他們笑言,在製造年餅時,大家會互相交換意見和不斷學習,並可與家人一同挽起袖子圍在一起做年餅,也藉此說起想當年,非常溫馨感人。
“我們自製年餅的食譜都深深記在腦中,可是,我們也會與孩子們一同做年餅,雖然他們都顧著吃,可是也希望他們可一起學習。”
她們也說,部分年餅的食譜都是由母親傳授,因此一代接一代傳承給年輕人。
她們都坦言,自製年餅最大的好處就是可根據顧客的要求做出調整,以為顧客準備符合口味的年餅,材料也完全在他們的控制範圍內,眼見顧客們吃得開心,就是對她們最大的安慰和認同。
陳詩儀:每年為街坊製年餅
居住在雙溪比力新村的陳詩儀是一名小販,平時生活忙碌,可是每逢新年前會跟隨母親腳步,為街坊們下手製年餅。
《中國報》抵達陳詩儀住家時,發現陳詩儀的孩子們都紛紛聚集在廚房后,忙于伸出小小的手幫媽媽和外婆,擔起做年餅重責,也有一些孩子忙著一手握著蜂巢模型放入油中加熱,一手忙著咬著新鮮出爐的蜜蜂窩。
原來,陳詩儀如此熟悉製作年餅的手藝是傳自母親蔡雅玉的手,即使母親已年邁,兩母女每逢農曆新年前夕都會不分晝夜待在廚房製餅,只希望透過一雙巧手為大家製作充滿傳統味道的年餅。
傳承母親手藝
陳詩儀指出,母親早期時是炭燒的方式製作,過程非常辛苦,可是時代的進步,目前也有許多製作年餅的儀器,因此當中的功夫也減少了,即使市面上有許多年餅的選擇,可是很多人都偏向于自製的。
她笑言,孩子還小,就未讓孩子全面參與製餅過程,一些功夫簡單的就會讓孩子參與,而孩子們在製作過程時也會一邊享受剛完成的年餅。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是喜歡自製的年餅,所以我們的
工作不曾停止,甚至曾試過趕工趕到年二十八晚的凌晨。”
因愛吃姐妹花愛上製年餅
愛饞嘴的性格讓姐妹花愛上製作傳統年餅,更為顧客擬出專屬的年餅食譜!
來自雙溪比力的三姐妹,即彭雅瑛、彭睚佩和彭雅玟對年餅愛不釋手,更因愛吃的關係而開始下手做年餅,並不斷從中學習和尋找屬于自己的食譜,並為愛吃年餅的眾人製作麥芽杏仁片、奶油巧克力餅、奶油杏仁片、黃梨餅和花生餅等。
她們笑言,時代的改進,很多東西都可靠機器大量生產,而年餅當然也在內,可是,很多食客都喜歡傳統年餅應是自製,而且大部分年餅都偏向甜。
開拓年餅生意
她說,剛開始時也是先學習基本功和手作花生餅、青豆餅的傳統餅干,並不斷從中研究和改進,而目前出自他們手的年餅都是偏向低糖成分,主要符合現今消費者偏向健康的概念。
她們說,因顧客對她們手作年餅贊不絕口,也會不斷向身邊朋友介紹,也為此開拓了他們做年餅的生意,訂單也逐年增加,回頭率非常高,很多顧客都是他們的忠實顧客。
“所有年餅的食譜已烙印我們腦袋中,只要動手就知道應如何調製,就算是材料我們也是親自去選購。”
“看到顧客吃著我們親手做的年餅,以及不斷增加的訂單,對我們而言都是很大的滿足感,即使過程中會很累,可是都很享受和滿足。”
回饋忠實顧客不漲價
顧客群都是常年支持者,即使面對百物漲價的時刻,彭氏姐妹花也決定不會漲價,也藉此表達對忠實顧客群的感激和支持!
彭氏姐妹花指出,大部分訂貨的顧客都是常年顧客,所以為了回饋顧客們,都不贊成漲價,而他們售出的年餅價錢都介于10多令吉至35令吉。
“我們絕對沒有偷工減料的成分,我們什么都用最好的,這也是我們年餅獲得很高回頭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她們笑言,其實,他們鮮少下廚,可是對于餅干就特別感興趣,並願意費盡心思想出更多不同食料而配製的年餅食譜,這畢竟是華裔重要的文化之一。
她們指出,每逢新年前夕的一個月半就會開工,並會在第一輪讓顧客嘗試年餅,得到顧客的點頭同意后就會在新年前的兩週發貨。
她們指出,為了趕貨給顧客,他們都是連續不停開工,不分晝夜完成顧客下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