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严峻延伸各种乱象 民众压力“山”大 闹情绪 | KL人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KL人 ChinaPress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疫情严峻延伸各种乱象 民众压力“山”大 闹情绪

    (吉隆坡15日讯)随着落实全国大封锁行动,绝大部分民众重返居家作业模式,加上疫情严峻、经济受挫,国家政策反复无常延伸各种乱象,民众深陷情绪漩涡进一步恶化,邻里纠纷外,更危及前线人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近日来,因新冠肺炎而引发的冲突事件,屡屡传出,例如日前在巴生中央医院传出冠病患者持刀捅人,及家属殴打执勤医生等案件。

    巴生市议会卫生小组委员李富豪市议员接受《中国报》电访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后患无穷,不仅病毒肆虐夺人健康与性命,更导致许多民众陷入狂躁和犹豫的情绪漩涡,而地方政府的前线人员,则成为这波情绪漩涡下的受害者。

    “相比起前几段的行动管制令,许多民众致电到市议会投诉时,第一句就是破口大骂,态度恶劣,这是因为国家政策反反复复,SOP条规不清不楚,加上许多民众失业而陷入财务困难,继而将矛头指向前线人员。”

    他说,地方政府可说是执法单位的“第一关”,但县市议会与警方展开突击执法行动时,市议会执法人员往往都是被怪罪的对象,令不少前线人员倍感无奈。

    “执法人员工作时,不仅要面对被感染的风险,还要承受中央政府变化无常的指示,同时得接收民众的负面情绪,非常无奈且吃力。”

    为此,他敦促民众务必做好情绪管理,切勿让本身一时之气,而酿成不必要的伤害,而他也批评,中央政府理应对反复无常的政策予以纠正,避免加剧民众向执法单位“主动行贿”的情况。

    他也提醒,民众或商家应时刻准备好MITI批准信件,包括客户的批准信也一拼出示,同时确保了解相关申请手续的行政人员,在场驻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陈狄源:民生投诉增长30%
    加影市议员陈狄源则说,自从我国落实全国大封锁后,大多数上班族改为居家作业,也因为民众长期待在家里,市议会接获的民生投诉,较以往增长20至30%,其中,攸关垃圾与清理沟渠的投诉上升趋势,最为显著。

    “此外,近期我们也经常接到邻里纠纷,主要涉及泊车位争议、种植花草而霸占公共空间,甚有一些是互看对方不顺眼,如今经常待在家里,更容易发生冲突。”

    他也提及,虽然民众对待执法人员的态度,并没达到恶劣的地步,但当前线人员展开相关SOP的执法行动时,却会引起民众质疑,认为执法官员在“找渣”。

    “执法官员展开列常工作时,经常会被公众质疑,认为突击取缔行动是警方的权限,但实际上,市议会有权针对商家的执照合法性,采取对付行动。”

    为此,他希望民众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体谅执法人员的处境,而非徒增前线人员的工作量,举例,皆因绝大部分民众都居家作业,住家垃圾自然增多,才会导致垃圾车的收集工作受到延误。

    “至于在邻里纠纷,一般上都会交由当地的居协进行协调,毕竟家园必须有居民共同维护和照顾,而不是互相针对。”

    李志祥:承受感染风险
    前线人员 压力最巨大

    大马注册心理辅导师李志祥指出,在疫情肆虐期,国家政策反复多变,令前线人员的工作充满不确定性,倍感困扰,同时还得承受感染风险与公众的不谅解,令他们成为“压力最巨大的一群”。

    他说,前线人员必须接触确诊病人,感染风险高而对自身安全产生焦虑,当政策充满不确定因素,作为执行者更为惊慌与困扰,因为要应对公众,甚至会被公众的不谅解,接收公众的怒火。

    “每当政策出现改变或决定时,前线人员的工作量会随之增加,工作种类也更为繁杂,例如要求展开全民筛检,这意味前线人员必须承担从未胜任的新工作,如果政策不明确,便会产生无力感和焦虑情绪。”

    为此,他认为,若要协助前线人员减轻情绪与工作负担,政府必须确保政策鲜明,不仅能协助公众,同时也有助于前线人员的执行工作。

    “当然,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顾及现实状况,例如前线人员的负荷量、设备,是否都已准备就绪,即使要临时改变政策,也应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注入,例如,政府之前公开让雇主为雇员接种,但在应对排山倒海的公众谘询时,前线人员倍感无力,不知如何回答。”

    至于公众方面,他说,在疫情初期,大家都对前线人员加油打气,但当民众感到疲乏时,给予前线人员的鼓励明显减少。

    “其实公众的打气和尊重,有助于鼓励前线人员,迁怒他们无济于事,此外,前线人员也必须保持界限,避免毫无止境地暴露在高压环境中,例如规划生活作息,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留私人的空间与时间。”

    反复多变政策 造成困扰
    李志祥说,疫情肆虐我国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民众的压力浩劫,从初期对疫情的焦虑和害怕,直到如今已逐渐转移到后期的狂躁与忧虑,例如对反复多变的政策,对生活造成更多困扰。

    “我们常说在一个灾难或危机事件时,是一个涟漪效应,会从原本的灾难,涟漪效应至经济受影响,随后在波及整个政治氛围,继而引发焦虑,国人越来越认识新冠疫情,焦虑和害怕随之减缓,反而更多的焦虑和愤怒,是对于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整个执行的政策,依然没办法跟上疫情。”

    “狂躁的情绪让人引发更多矛盾和冲突,这也会表现在家庭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因此,民众也应理清界限,即使目前居家作业,工作与休息时间模糊不清,但也应从模糊中保持界限,保留个人空间与时间。”

    谘询个案激增
    ●博爱辅导中心(总会)辅导主任翁月燕
    目前我们辅导模式都采取线上进行,但按照去年的经验,当管制令接触,经济和社交活动开放后,要求实体谘询的个案便会激增,所以,即使目前线上谘询不多,惟相信日后开放,实体谘询将会蜂拥而来。

    从心里角度来看,种种因素会延伸出更多国人处于情绪焦虑或狂躁的情况,政策反复、加上如今确诊数据高企,疫情严峻,可能对一些已存有焦虑情绪的个案来说,情绪波动会进一步延伸,因此必须要用醒觉,并且正视和调整情绪波动的根源,再对症下药,寻找情绪出口。

    转念思考自救
    ●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前主席兼理事苏万安
    近日生命线协会接获有关情绪失控,或引起家庭和邻里纠纷的个案,有增加的趋势,无论是任何阶层的家庭,在这段期间都因疫情而面对情绪问题,但最重要是自救并转念思考,善用在家的时间进行不同的活动,当然若有任何问题应向人求助,才能走出困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