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事头条◢多次转手.成本增加 鱼只 批发 零售 价差 大 | KL人 中國報 China Press
  • 首页
  • 告别式
  • KL人 ChinaPress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大城事头条◢多次转手.成本增加 鱼只 批发 零售 价差 大

    (吉隆坡11日讯)在经过3至5手,包括运输费和冰冻成本、租金、员工薪资、亏本预算、利润、包装原料、水电费等成本层层累积下来,鱼只从渔民到消费者手上,其价差可能是介于数令吉至10多令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长拿督斯里赛夫丁纳苏迪安日前指该部会着手处理中介或从中牟取暴利,导致生活成本高涨问题,例如日前巡视适耕庄和大港的渔港,发现从渔夫售出批发价格至毗邻市场的价格,相差甚大,同样鱼类在渔港价格为1公斤5至6令吉,运至在1.5公里外的市场时,却涨至1公斤13令吉。

    根据《中国报》记者向雪州各渔村、海产公会、渔行和批发商等了解,鱼只从渔船到消费者手上,至少要经过3至5手,分别是渔民、渔行、批发商、大巴刹渔贩、一般巴刹和早市巴刹渔贩再到消费者。

    他们说,随着运输和科技发展、大环境改变,如今不少渔民已兼开渔行,就是渔民直接卖鱼给批发商,或渔民把鱼售卖给渔行再卖给批发商,减少转手过程。

    从批发市场的海产批发商再转售鱼只给鱼贩,或海产批发商售卖给大巴刹鱼贩,再售卖给早市或巴刹渔贩等,再到消费者手上,过程之中再经过多层转手。

    从渔民经过多次的转手到消费者手上,鱼只的价格加上各种成本的计算,从最初每公斤可能加上数十仙,到之后每一层可能加上1令吉至2、3令吉不等,到消费者手上,可能是直接涨了数令吉至10多令吉不等。

    本地市场上鱼类因供应量因素,价格常出现相当大的浮动。

    层层加入计算的成本价,包括下码头费用、人工费、运输费及冰库价、租金、人工费、亏损计算、包装、水电费、利润等。

    同时,鱼的供应量、鱼只种类,是低档或高档鱼、是旺季或淡季等,会影响到批发价和零售价。

    他们也重申,并非每一种鱼从渔民到消费者手中时,有7、8令吉至10多令吉价差,也要看鱼的种类和价格。

    “如果是每公斤5、6令吉的鱼,到消费者手上最多可能也是会去到8令吉至10令吉一公斤,这些较便宜的鱼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除非是该种只在淡季时渔获少,从渔民售出价格已是很高,之后加入每一层成本,就会出现比淡季时贵上数令吉至10多令吉的情况。”

    他们说,比较高档的鱼只,原本渔获不多,批发价已相当高,可能是每公斤20令吉至40、50令吉不等,从渔民的批发价到消费者手上的零售价,每一公斤涨10多令吉至20、30令吉不等。

    在批发市场鱼档,来自于本地的鱼类分别是来自于渔民直接供应或者是渔行。

    谁赚取暴利?
    渔行 批发商 说法各异

    对于谁在中间赚取暴利,价格是谁说了算,渔行及批发商的说法各异。

    海产批发商声称,渔民把渔获售卖给渔行,价格是由渔行所定下,他们也不知渔民及渔行之间的价格是多少。

    他们说,从渔行的批发价到批发商的批发价,最多每公斤加上数十仙至1令吉多的价格。

    他们指出,如果遇到鱼只数量过多是供过于求,所开出的批发价可能只加了数十仙或保持在来的成本价。

    “我们(批发商)开出去批发价,在来的成本价上最多只是加一个数十仙至1、2令吉,不到10%,也要看鱼的种类而定。”

    他们举例说,好的鱼每公斤30令吉,他们最多是加上一个不到1令吉,最多是2令吉的价格。

    “但当我们批发后,可能还要经过几手才到消费者手上,经过几次转手,到消费者购买时,价格自然会比原本渔民开出的价格还要高许多。”

    至于渔行则是声称,从渔民、渔行至批发商,或渔民至批发商,在渔行方面,每公斤的价格最多是多加数十仙至1令吉不等。

    他们说,目前各渔村也有不少的渔行,渔民们也希望渔获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因此他们也不可能会压渔民的价格,因为渔民可以把鱼售给价格较高的渔行。

    “我们在开给批发商的批发价,每公斤加上去的价格是介于数十仙至1令吉50仙左右,但这价格也不一定,也是有起落。”

    他们指出,但如果渔获太多,渔行在批发给批发商时,会面对批发商的压价,有时会压至只有他们(渔行)的成本价。

    国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部长拿督斯里赛夫丁纳苏迪安是于11月份前往大港和适耕庄一带巡视,了解渔获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情况。

    价差视各种因素而定
    即使是当地渔村一带的巴刹,批发价到零售价最基本会有每公斤2至3令吉的价差,但有时每公斤可能差距5令吉至8令吉不等,要视当时的各种因素而定。

    对于适耕庄及大港一带的鱼价从渔民到当地巴刹小贩的鱼价相差7令吉至8令吉之间,不少渔民及渔行坦言,是可能发生的情况,但也并非所有的鱼只价格都出现相同的情况,也并非天天都如此。

    他们说,当地一般鱼只销售的情况,分别是直接从渔民售卖给小贩,或渔民售给渔行再售卖给渔贩,或渔民兼当渔贩售卖渔只。

    他们指出,从批发价至零售价肯定是有一定的差距,至于涨幅多少则要视当天的情况而定,也是由各别渔贩决定。

    有很多因素促成价格涨幅,包括鱼只新鲜度和情况、鱼只的供应量、当天的人潮、上下午的价格等。渔贩在批发价上,每公斤可能会加上2至3令吉,或可能是5令吉至8令吉不等,就是零售价。

    “但这也是要取决于当天的鱼只供应量,如果当天鱼太多,零售价就不会涨太多,批发价及零售价之间可能会少过1令吉;鱼只在上午的售价可能会较高,但在渔贩收档之前,可能就会以便宜的价格售出。”

    鱼类经过数次的转手之后,再加上层层成本的计算,也价格比最初的批发价高出许多。

    有渔民直接卖给批发商
    从瓜雪至沙白安南一带,当地一些渔民的渔获,有者是批发到吉隆坡、雪州各大城市、马六甲甚至是新山一带。

    渔民和渔行业者说,在瓜雪和沙白安南一带的渔民,一些渔获不多的渔民,会把渔获直接售卖给当地的巴刹小贩或渔行。有些渔行也会把渔获售卖给当地巴刹的渔贩,或批发给各州批发商。

    他们指出,一些渔获量非常大的渔村,例如大港、适耕庄一带,不少渔民和渔行都是直接批发给批发商。

    “一些售卖给当地渔贩的渔民在渔获量太多时,有些会把渔获量转售给渔行,或售卖给批发商。”

    他们说,随着时代和通讯的发达,如今渔民除了也当上渔行的角色,也有一些渔民自找“出路”,自行寻找批发商及售卖给批发商,减少过程中的“中间人”角色。

    消费者在巴刹购买鱼时,已是经过数手,价格也是相当较高。

    渔获供应量决定价格
    渔民说,“围网”和“拖网”所捕获的渔获各有不同,“围网”所捉获的通常属于同一品种的鱼获,而“拖网”所捉获的则是各类皆有。

    他们说,渔船在下“围网”时,查获该海域有鱼群出现时才下网,因此捉的大部分都是同一品种的渔类。

    他们指出,渔船在下“拖网”时,是直接下网后直接由渔船拖行,因此入网的渔获种类就非常多。

    他们说,渔民所捕捉的渔获也没有一个固定季节性,要看返航渔船的渔获是那一类的多,其他渔船所捉获的都是同一种类的鱼多,就是那种鱼的“当季”。

    “如果最近甘望鱼多,很多渔船都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大家捉到最多就是甘望鱼,当同品种的鱼在同一时间推到市场,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就会直落而下,有时比渔民的成本价还要低。”

    他们说,本地渔获的价格起落不定,都是以渔获的供应量而定,以致在相关种类的鱼获太多时,就会出现价格太过“烂”市的情况。

    报导:郭贞黎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