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人发展史
报导:林淑慧
摄影:练国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每一条路,都有故事。
地名,不仅是方向的指引,也反映出带社区和地方性发展的过程,同时纪念伟大人物的功劳。
UCSI大学建筑与环境建筑系助理教授张集强指出,地名按照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人共同对有关地方的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名称。
他举例说,沿着一条河有很多竹子,就叫作“Sungai Buloh”(双溪毛糯);吉隆坡第一个水库就在安邦的位置,要去安邦的那条路,就叫安邦路(Jalan Ampang/Leboh Ampang)。
“往怡保的方向叫怡保路,往南走就叫芙蓉路。”
此外,在紧急状况时期的新村,如一条街在新村的西边,就叫Jalan Barat;东边就是Jalan Timur;中间的就叫Jalan Tengah;有警察局的就名Jalan Polis;有巴刹的就名Jalan Pasar等。
张集强说,另一种名称,则以人名命名,为了纪念一些去世了有功人士的功劳。
“在英国殖民时区,许多英国官员离开了,为了纪念他们的贡献就以他们的名字取名,如毕治路(Birch Road)、大卫申路(Davidson Road)、谐街(High Street)、思士街(Cecil Street)等。”
他说,除了英国高官的名,也有以华人名字命名,纪念甲必丹、企业家、大矿家,如叶亚来、陆佑路、陈秀连路等。
“后期则为纪念对大马独立贡献的政治人物,如敦陈祯禄、敦陈修信、敦李孝式等,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张集强补充,一些地名,也以建设城市承包商之名命名,如辛炳路(Jalan San Peng),辛炳为吉隆坡开埠时的着名建筑承包商和矿家,建设吉隆坡许多硬体发展,包括了半山芭的监狱。
“洪成路(Jalan Ang Seng),洪成是建筑商,曾承包吉隆坡大钟楼。”
张集强:去殖民化运动 推动马来语 改路名
张集强说,去殖民化运动从创国初期便蠢蠢欲动,到了80年代,政府正式把以前英国人名称的路名,改为马来人的名称。
他说,去殖民化就是殖民统治结束后,马来亚于1957年独立,着重马来语作为国语的地位,继而从更改路名着手。
他说,1958年,当时的吉隆坡市委会很前卫,提倡保留旧名称,不管是不是英国殖民,都要承认历史。
“且这些路名长期和国外的人有信函来往,换了名怕寄不到,引起诸多溷乱,也考量成本问题。”
张集强说,没想到两年后,巫统又开始了反扑的力量,写信要求推动国语文化,最后花了两年更换路牌。
“当时改的不是名字,只是语文,比如把ROAD改成JALAN,LANE改成LORONG。”
他说,一直到80年代,敦马哈迪出任我国第四任首相后,强调土着优先,以及强化马来国语的地名,包括没有马来语名的商店也要取一个马来名。
“在吉隆坡最着名的例子是毕治路,改成把毕治杀死的马哈拉惹里拉(Maharajalela)之名命名。”
他说,毕治是一个比较激进的殖民统治者,霹雳州的参政司,但态度高傲,不受马来人的欢迎,因此首当其冲,被马哈拉惹里拉刺杀。”
“还有以民族英雄汉都亚的传说中5名结义兄弟之名取代英国人的名字,包括汉都亚(Hang Tuah)、汉惹拔(Hang Jebat)、汉卡斯都里(Hang Kasturi)、汉勒基(Hang Lekir)、汉勒古(Hang Lekiu)。”
此外,老吉隆坡人耳熟能详的谐街,是英国政府命名的“High Street”,以粤语式音译,之后改为城市路(Jalan Bandar),也是去殖民化的努力之一,之后再改为今天的敦李孝式路(Jalan Tun HS Lee)。
隆市重新命名8路 引反弹
从2014年11月26日开始,吉隆坡市政局将把吉隆坡8条道路改以统治者的名字重新命名。
此事一度引起反弹,惟时任吉隆坡市长拿督斯裡阿末菲沙不讳言,人们可能会因为路名的更换而感到溷淆,但市政局将同时在每一个新路牌下方附上旧名称,方便人们辨认。
这8条道路分别是大使路(Jalan Duta)、希末乌沙哈路(Jalan Khidmat Usaha)、怡保路(Jalan Ipoh)从泗岩沫路至彭亨路路口的路段、柏西兰大使(Persiaran Duta)、希末斯迪亚路(Jalan Khidmat Setia)及依巴达路(Jalan Ibadah)、马哈美鲁大道(Lebuhraya Mahameru)、柏西兰马哈美鲁(Persiaran Mahameru)及士马勒路(Jalan Semarak)。
吉隆坡去殖民化下更改的路名
中文名 | 旧名 | 新名 |
茨厂街 | Petaling Street | Jalan Petaling |
苏丹街 | Sultan Street | Jalan Sultan |
思士街 | Cecil Street | Jalan Hang Lekir |
指天街 | Foch Avenue |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 |
巴刹口 | Market Street | Leboh Pasar Besar |
谐街 | High Street | Jalan Tun H. S. Lee |
戏院街 | Theatre Street | Jalan Panggong |
火车站街 | Station Street | Jalan Balai Polis |
大卫申路 | Davidson Road | Jalan Hang Jebat |
毕治路 | Birch Road | Jalan Maharajalela |
蒙巴登路 | Mountbatten Road | Jalan Tun Perak |
普洛力路 | Broadrick Road | Jalan Raja Laut |
特雷彻路 | Treacher Road | Jalan Sultan Ismail |
狄生路 | Dickson Road | Jalan Masjid India |
胜利道 | Victory Avenue | Jalan Sultan Hishamuddin |
峇都路 | Batu Road | Jalan Tuanku Abdul Rahman |
哥洛士街 | Cross Street | Jalan Tun Tan Siew Sin |
■在雪隆一带,原本是以华人命名的街道,但已改名的包括:
1. 赵煜(1843-1892):Jalan Chew Yok → Lorong Titiwangsa 2
2. 叶隆兴:Jalan Loong Hin → Lorong Titiwangsa 4
3. 郑汉杰:Jalan Teh Hung Kiat → Jalan 12/13 (PJ)
4. 吴亚义 (加影锡米山新村):Jalan Goh Ah Ngee → Jalan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