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曾健豪
攝影:連利元
(吉隆坡3日訊)踏入第41個年頭的金河廣場,近年在各種因素衝擊下,已從輝煌時期進入低潮期,加上近30%的店鋪是外勞所經營下,更是間接降低了廣場等級,讓其他業主難以經營。
坐落在金三角的金河廣場,曾是區內聞名的廣場,惟在經濟影響、大型廣場如雨后春筍湧現后,大部分金河廣場的業主都苟延殘喘,現今必須依靠熟客支持。
需店主配合
盡管面對各種衝擊,但金河廣場管理委員會已著手進行各項改革計劃,相信明年就能呈獻全新面貌的金河廣場予消費者。
該廣場內約600間店鋪,私人所擁有的佔了38%,大業主佔了62%。
金河廣場商業公會主席林志昌堅信,該廣場仍有本身的優勢所在,因為金河廣場是策略性地點及極佳的銜接點。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現今新廣場林立,大家都是面對生意問題,尤其是網購興起的年代。
“金河廣場管理委員會進行改革的事是有目共睹,但這都需要店主的配合。”
林志昌強調,金河廣場已下放近5400萬令吉進行改革,其中底層已動工,相信明年會帶給大家全新形象。
他說,大型品牌仍有意進入金河廣場,惟對方看中的店鋪中,部分是屬於私人所擁有,因此必須后者的配合。
他也對網絡上流傳金河廣場慘淡經營的貼文感到失望,因為拍攝者根本不了解實況。
林志昌吁出席業主大會
林志昌促請私人業主出席管理委員會所召開的業主大會,這樣大家才能知道和配合改革計劃,帶領金河廣場回到過去的輝煌。
他說,一些店主已逝世,並由下一代去接手,但對方並不了解廣場,也不知道改革工作。
他認為,要振興金河廣場,必須要每位業主的配合。
“部分店面傳到后代后,多是交給產業經紀找租戶,其他事情已沒有多加關注。”
林志昌說,公會之前都有告知業主,盡量不把店面出租給外勞。
他指出,土耳其也有一家歷史悠久的廣場,迄今還是屹立不倒,金河廣場也有這樣的機會。
《中國報》曾嘗試聯絡金河廣場,但對方表明之后會召開記者會,做出回應。
外勞經營店鋪
★賴先生(44歲,商家)
近幾年許多店鋪已關閉,否則就是改由外勞經營,間接造成金河廣場的水準下降。
許多外勞會進來購物,但無法幫助本地業主的銷量,現今唯有見步行步。
人潮大不如前
★何女士(50歲,商家)
金河廣場的人潮大不如前,本身也是依靠熟客支持。
在現在的情況下,一旦支撐不住也只好選擇關閉。
廣場進行裝修
★馮先生(30歲,商家)
廣場內可看到許多外勞顧客,估計廣場內有30%的店鋪是外勞所經營。
我們曾向管理層反映業者所面對的問題,但還沒看到顯著的行動。
廣場正進行裝修,若未來1至2年都未見正面效果,就會考慮關閉。
商家:若沒起色或關閉
金河廣場商家現今都把希望落在改革工作上,一旦改革后仍未見起色,只好忍痛關閉。
受訪商家說,近幾年不斷有店鋪關閉,尚存的商家多是依靠熟客支持。
他們指出,現今每層平均有10間待租的店鋪,樓層越高就越多空置單位。
“我們嘗試向管理層反映,惟事后都沒見行動。”
商家說,以前的金河廣場的確輝煌,現在卻大不如前,外勞更是越來越多。
他們坦言,人們看見的外勞並非打工,部分已是老闆,在這情況下無疑會降低廣場的等級。